舞剧《东方大港》运用当代中国的艺术表达方式来进行塑造和表达,塑造出有生命质感的人物形象,表达出有文化深度、地域特征的情感哲思。
场刊上一段“用足尖为世界打开一封中国式情书”的文字才是“点睛”之笔,是这部追求新、奇、美、趣、炫的芭蕾舞剧的题旨所在!
著作以纳西族的仪式舞蹈实践作为个案,在跨区域的比较视野下,进行交叉学科的仪式舞蹈研究,并尝试构建中国仪式舞蹈研究的学术框架。
此次舞蹈节中的作品从主题思想、艺术追求、文化品位等不同层面显现出青年编导和演员将视野投向赣鄱大地,在作品中体现江西舞蹈文化烙印的艺术自觉。
这是一部用心用力,刚健质朴、开阔大气的作品,更重要的是,它充分彰显出这座城市的胸襟、东方大港的气派和工作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乐观进取、积极奋斗的新时代面貌。
随着Workshop这一品牌项目的不断升温,越来越多的青年芭蕾舞演员更加渴望汲取和体验舞蹈创编的艰辛与乐趣,而一批优秀的年轻舞美设计人员和演出宣传策划人员也脱颖而出,积极投身其中。
舞剧艺术的创新,需要深入挖掘时代精神与当代人的审美经验,并为之赋形、抒情、写意,进而创造生动可感的审美形象,以此打动人、鼓舞人
《咏春》以武术这一传统文化切入,恢弘而精彩地展示了中国人的精神世界,生动挖掘了像大春那样平凡英雄的精神世界,更讴歌了一代宗师叶问这样的英雄榜样的精神世界。
芭蕾舞剧《红楼梦》似乎浸透着我国戏曲艺术的美学原则:简约的布景自如实现着情境的假定性,虚拟的动态自觉描绘出行为的真切感,外化的心念自然增添了形象的丰厚度
在科技赋能的数字时代,“视觉写意”如何实现从“物境”到“心境”、从“物象”到“意象”,将内在情思与外在物象相融合,让“诗化”与“写意”的中华美学传统在舞剧艺术中建构当代写意的舞台空间审美观,对这一问题的思考与实践是艺术家们继续攀高为峰的内在驱动力与愿景目标。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期的八路军将士在舞台上挺进,从不畏惧的神态、绝不屈服的意志、英勇战斗的气势……原创民族歌舞剧《郑律成》在弥漫硝烟中、在浩然正气中、在血色晨曦中扑向观众的眼帘……
《舞上春》围绕着“人与自然之爱”这个东方哲学主题,融合了文化和艺术的多维度表达,以“诗书画”意境为线索,用当代的表现手法,将音乐、诗歌、书法、物候和视觉等与舞蹈元素有机结合,传达了中国古典思想对当代艺术创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