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搜索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作品以舞蹈为媒介重构的舞台文本,延续着《雷雨》作为戏剧经典的“演不尽”,也实现了属于舞剧自己的“讲不完”。
舞剧之所以动人,从来不在于它多么宏大,而在于它是否足够真诚、深情,是否足够贴近生活本身。
用赤诚的创作将文化传承的种子、勇武果敢的精神,播撒进观众的心田
中国舞剧可以是人与人之间深切共情的语言,是为爱而动的身体诗篇。
最高境界是“深具内在经验,编创形式有独特贡献,故事讲得清楚”
真正的艺术,正是通过激发观众的感知力、想象力与思考力而得以最终完成的
未来,不应为了流量而盲目求快,应坚持守正创新,在拥抱变革的同时坚守艺术本质,让创作“慢下来”,让心态“静下来”,回归创作本心、深耕人文内涵,实现从“流量繁荣”向“质量繁荣”的跃升。
从繁复史料中耙梳一代女词人的生活点滴,从而还原和构建宋代场景和历史人物的成长轨迹
舞剧《英歌》通过视觉冲击,唤醒审美意识,界定审美层级,引导审美走向
为古代文化名人“背书”的舞剧创作,也为北京留下了值得称道的“舞剧文化IP”
通过“文化活化+旅游引流+产业赋能”的创新模式,将土家族千年织锦技艺、非遗歌舞、民俗风情等文化符号融入西兰与卡普的爱情叙事
作为评论对象的舞蹈艺术本身没有台词、不依赖文字,要对其进行专业性评论,需要评论者深入认知舞蹈本体,掌握舞蹈艺术的特点和规律。
打造了一个展现恩施历史文化底蕴和体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崭新文化名片
让中国少年在对阵国际“技术天花板”时脱颖而出的,是他们超越了炫酷的浅表追求,舞出了可贵的文化情怀
“长河有尽,山石如初。生生不息,天下大足”
舞蹈创作者围绕“绿水青山”相关的时代命题,从身体与艺术的维度,努力探索和诠释着新时代生态美学景观。
如何通过舞蹈艺术的创新创造,彰显新时代中国的身体文化自信,成为春晚舞蹈作品创作共同围绕的核心命题。
用创意独特、丰富细腻的舞蹈语汇诉说战争与和平的东方故事,演绎平凡中见伟大的小情大爱和家国情怀。
2024年的中国舞剧创作,一个显著的特征是绝大多数都具有“区域身份”。
新时代古典舞的当代表达不应为“古”字所拘囿,而是在于借古之形、融古为新,实现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让古典之美在新时代的舞台上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照亮并启迪每一位观者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