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英文全称“China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s Association”,简写为“CLACA”)是中国文联继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美术家协会等11家协会之后成立的第12家全国性文艺家协会,是全国性文艺评论家组织。本协会由文艺评论家、文艺评论工作者组织和关心支持文艺评论工作的相关单位自愿组成,按照章程开展活动,是全国性、联合性、非营利性社会团体组织,接受中国文联和民政部的指导。协会成立于2014年5月30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为实体办事机构,兼任协会工作。
网络只是载体,网络文艺评论本质上当然是评论,它要有人的立场、人的姿态和人的情感,而非仅为求流量;要有评论人的自律与自觉,而非只有商业目的和粉丝导向的利益诉求。
网络文艺评论作为“除暴致良”的利器,践行评论“致良知”,履责评论“真善美”,必须自觉担负起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定分止争的积极作用。
制约新媒体文艺评论网络暴力失范,需要回到网络亚文化与当代娱乐经济、工业的复杂结构中,探索作为亚文化实践的新媒体文艺评论的边界与尺度。
文艺评论尤其需要不断完善评论者的批评理性,强化评论者的价值建构意识,从“事理导向情理”的评价原则和“情理见诸事理”的评价方法两个方面,现实地把握好文艺评论的具体尺度。
期待未来的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能够更好地呈现人物的丰富性与明确的倾向性,更有力地发挥其社会文化功能、传播社会正能量,鼓舞人们更加自信阳光地走向新征程的美好明天。
我们要在尊重和理解中华文明五个突出特性的基础上,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努力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要兼具引领性和大众性,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和未来、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价值具有深度认知,才能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剧目与活动内植的价值诉求和辐射延展的艺术与文化思考正在与这座城市赓续的文脉形成历史回响。
全省文艺工作者应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在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的征程中,做勇毅前行的“赶路人”,铸就新时代湖南文艺新的辉煌。
广大从业者应将观众的心理需求作为优质内容创作的动力,营造一种理性交流的良好环境,实现产业的自我完善与自我超越,助推中国影视的高质量发展。
王宁教授不仅将上述理论与中国的文学研究实践相结合,同时还从中国的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实践出发,与国际同行就相关问题展开了平等和富有成效的对话,受到国际学界的高度认可。
与会专家学者基于对“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一重大时代命题的观照,对推进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创新提出诸多思考与创见。
会议围绕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理论资源、中国特色、基本问题、话语体系建构、关系范畴、核心命题,中国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文艺创作与批评理论,党的文艺政策与文艺制度研究,以及文艺评论的专业化与中国文艺评论体系建构研究等议题展开研讨
与会专家围绕“网络时代舞蹈评论的现实与未来”这一主题进行畅谈,提出网络时代舞蹈评论存在的突出问题并积极探求解决路径。
与会专家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中国文艺理论评论建设、中国式现代审美的历史道路与当代发展、中国现代文艺理论评论的历史道路与当代发展、中国文艺评论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碰撞出了思想的火花,产生了一系列真知灼见。
道德委的成立和新版《中国文艺评论工作者自律公约》(以下简称《公约》)受到了中国文艺界尤其是文艺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因为这是在全国人民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际产生的,体现着党的二十大报告的主题思想,昭示着中国文艺评论工作者在奋进新征程中的精神境界!
道德委将始终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团结凝聚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勇于担当、积极作为,敬德修业、知行合一,率先垂范、同心协力,努力建设和维护文艺评论界的清风正气和良好生态。
11月15日,中国评协文艺评论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委员会成立仪式暨文艺评论行风建设研讨会在京举行。
委员会将团结凝聚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坚持社会主义文艺的人民性,积极作为、勇于担当,敬德修业、知行合一,率先垂范、同心协力,努力维护文艺评论界的清风正气和良好生态。
新时代需要文艺大师和新的文艺高峰,富有文化原创力和创新性的“文艺两新”,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为“青萍荟”开栏主题文章,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邀请羡涛、韦苏娜、吴春福三位中青年文艺评论家,就近期歌曲《早安隆回》火爆网络的现象,开展集中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