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长江流域13个省区市的艺术家们将数百幅写长江之韵、抒长江之情、展长江之彩、塑长江之魂的作品汇聚一堂,为浩浩长江献上深情的视觉礼赞,为祖国献上深情的祝福。
正因为兔子有自己的文化内涵,我们在回看古代绘画中的兔子时,要多长一个心眼,不要只从动物学角度看待它们,还要从文化学角度看待它们,要留意画中的背景内容,从而判断它们是不是在诠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2022年对于中国,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盘点艺术创作,盘点中国美术,都是对这一重要历史节点的形象记载,尤其在历史的关键时刻,美术更是时代不可或缺的形象代言。
2022新时代首都美术展的艺术家们正是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感召下,凝心聚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精心描绘首都历史生动画卷,深情讲述北京当代精彩故事。
十年来,美术工作者紧贴时代脉动,既承扬了中国传统画学中的思想精华,呈现出立足时代的文化自信,又广泛汲取中外艺术养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文明交流互鉴的语境中,努力创作书写时代、铭载历史的新经典。
美术家应该吸纳时代的气息,聆听时代的声音,淬炼品格与境界,创作出艺术性、思想性和时代性统一的作品,讴歌日新月异、蓬勃向上的新时代。
传承与弘扬中国画的写意精神,不应把其视为固化停滞的教条,而应积极寻求艺术表现语言与审美理念的多元性,“写”出更具美学意蕴的作品,提升大众对中国画的审美能力。
此次“文以载道·金石拓本题跋暨斋馆别号鉴藏印国际大展”将古老的形式再现出来,彰显出文人情趣在当代的新生长点,是传承文脉、展现文心的重要尝试,也是中国国家画院延续学术理念、探索艺术新风的又一次集中体现。
《正俗匡谬:书法中的文字问题研究》从书法与文字学的关系这一角度入手,关注古今文字,对古代碑刻、法书以及古籍善本等存在的文字问题,对隶变之后,文字孳乳演变导致字形裂变性发展,各种文字问题影响到当代书法创作领域,以及人们日常用字中存在的文字现象等,进行源流演变考证和归纳梳理分析,旨在呼吁当下书法创作者重新认识文字学之于书法的重要性。
“征程:迎接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书法大展”聚焦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及“时代楷模”先进典型事迹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讴歌时代,书写人民,赞美英雄。
叶培贵点赞书法界不断探索书法如何承担时代使命的征程,“是文艺新时代新征程的组成部分和生动实践,是扎根历史厚度的回溯,是回应时代热度的践行,更有可能是呼唤未来高度的探索。”
摄影人依然勠力前行,一方面尽可能地坚持创作,一方面顺应形势要求,将更多精力投入摄影其他领域。摄影艺术依然保持了相当的热度,并体现出一些新的面貌。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摄影艺术研究和评论工作者也要自信自强,在摄影与影像学学科建设、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上下功夫,积极参与摄影创作实践,深入钻研实际规律,把在实践中生长出来的问题当作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对象,广泛吸纳艺术哲学和各门类理论成果,融会中华美学精神,回答现实问题。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方面,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影像创作和展示活动,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摄影艺术充分展现了其记录历史和时代的功能,以具有现场性、见证性、机遇性的瞬间影像,形象、客观、直接地为我们展示了生活变迁、时代进步、文化传承和文明生态。
浓烈的光色变化其实是草原牧民生活中很常见的体验。在云南成长的经历让我理解蓝天、白云、红土这样浓烈的色彩饱和度可以是生活的常态。
传承岭南文化,传承红色影像基因,广东摄影人以多元走向融合、跨界、创新,正在努力打造与广东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优势,站在巨匠的肩膀上不断攀登艺术高峰,再创新的辉煌。
今年是吴老诞辰120周年,我们后辈除了要缅怀和纪念吴老,更重要的是研究他的摄影成功之道,继承和发展他的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