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所累积的这些美术作品,有些已成为这一时期美术创作中的经典之作,它们为今天诠释新中国美术创作的传统,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个案。
米芾杯书法大会举办的宗旨、形式、内容和方法,是探索当下文化艺术活动的新途径,是一项“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成功范例,是江苏“走在前,做示范”的典型范例。
“巴风蜀韵·四川重庆篆书临创邀请展”呈现了近年来成渝两地书家们加强交流,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之态势,对于两地书法艺术事业发展大有裨益。
确保书法传承的是自己的传统、走的是自己的道路,确保书法创作牢牢把定方向、牢牢掌握主体性和主动性,推动书法文化的现代转化,努力使经由结合而形成的书法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书法的智慧与力量。
李纯博的审美旨趣在《李纯博临池墨迹》所体现的正能量与感染力,透视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对中华民族历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的坚守与敬畏。
手机摄影影像的高品质、内容的高质量,将不断促使热爱摄影的人们随时随地拿起手机发现美和记录美,并通过互联网平台向全世界分享美的感受、传递美的情怀,弘扬人文主义精神,促进人们相互了解彼此的优秀文化,从而有助于达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共识。
摄影人依然勠力前行,一方面尽可能地坚持创作,一方面顺应形势要求,将更多精力投入摄影其他领域。摄影艺术依然保持了相当的热度,并体现出一些新的面貌。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摄影艺术研究和评论工作者也要自信自强,在摄影与影像学学科建设、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上下功夫,积极参与摄影创作实践,深入钻研实际规律,把在实践中生长出来的问题当作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对象,广泛吸纳艺术哲学和各门类理论成果,融会中华美学精神,回答现实问题。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方面,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影像创作和展示活动,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摄影艺术充分展现了其记录历史和时代的功能,以具有现场性、见证性、机遇性的瞬间影像,形象、客观、直接地为我们展示了生活变迁、时代进步、文化传承和文明生态。
浓烈的光色变化其实是草原牧民生活中很常见的体验。在云南成长的经历让我理解蓝天、白云、红土这样浓烈的色彩饱和度可以是生活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