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态时空”是广汇美术馆藏品的第一次集中亮相,这一亮相不仅使我们从民间收藏的角度对20世纪中国书画的现代实践有比较充分的认识,同时也与我们所熟悉的国有美术馆博物馆同类型收藏形成互补,从而有利于我们更完整地理解中国现代美术之路上的中国书画家。
是有意还是巧合,英国国家美术馆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从波提切利到梵高”与新近东一美术馆举办的来自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的“波提切利与文艺复兴”,都以波提切利打头,隐含着人们对这位文艺复兴早期画家越来越多的喜爱。
朱理存的工笔画,总能够让人感受到那代人在理想主义本色中自然融入的浪漫色调,这便是其作品虽来自生活却又超越现实,并以某种纯真性统摄画面形成美好世界的缘由。
新时代的美术创作如何在完善和改革自身中,以推出时代的精品力作为主轴,用精品力作为新时代的中国文化的发展添光加彩,是今天的社会和人民以及后人的期待。
李纯博的审美旨趣在《李纯博临池墨迹》所体现的正能量与感染力,透视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对中华民族历史、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学精神的坚守与敬畏。
每次临摹王羲之尺牍,总会让我们通过字里行间,循其一点一拂而欲探究那个曾经的魏晋风度,这本属历代文人自有的“原风景”,一直让我们魂牵梦绕、流连忘返。
谁成就了盛唐书法气象——兼议孙过庭、张怀瓘的理论贡献中国书法五千年,无论由简入繁——从刻画符号到大篆石鼓,还是由繁复简——由篆向隶,又从章草向楷书进化,基础理论总是若隐若现,且须臾难离。初唐四家楷风严谨,李邕变右军笔法独树一帜,以至颜筋柳骨,书法成了盛唐气象重要标志,其中,孙过庭、张怀瓘的理论贡献可谓功不可没。但是,纵览唐代书史,难觅孙过庭、张怀瓘的踪影。孙过庭英年早逝令人唏嘘,张怀瓘无书法作品
这样的书写方式,在无形中生生把书法创作与传统文人的书斋式趣味作了切割,以植入墙体的庞然形制和飞扬气象,张大了笔墨的呼吸和吞吐能力,抵近了书写所能达到的表现极致。
《书法工作散论》是一册备忘录,标注了当代书法发展历程的重要履迹,有反思,有展望,客观而全面;《书法工作散论》也是一本工作指南,摆事实,说道理,有政策研读和学理分析,从宏观上讲明了书法事业是民族大业的组成部分,也从实际出发,辨析书法工作中的得与失,从细节里把握当代书法的结构特性和未来选项。
摄影人依然勠力前行,一方面尽可能地坚持创作,一方面顺应形势要求,将更多精力投入摄影其他领域。摄影艺术依然保持了相当的热度,并体现出一些新的面貌。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摄影艺术研究和评论工作者也要自信自强,在摄影与影像学学科建设、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上下功夫,积极参与摄影创作实践,深入钻研实际规律,把在实践中生长出来的问题当作研究的主要目标和对象,广泛吸纳艺术哲学和各门类理论成果,融会中华美学精神,回答现实问题。
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方面,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影像创作和展示活动,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大历史节点,摄影艺术充分展现了其记录历史和时代的功能,以具有现场性、见证性、机遇性的瞬间影像,形象、客观、直接地为我们展示了生活变迁、时代进步、文化传承和文明生态。
浓烈的光色变化其实是草原牧民生活中很常见的体验。在云南成长的经历让我理解蓝天、白云、红土这样浓烈的色彩饱和度可以是生活的常态。
传承岭南文化,传承红色影像基因,广东摄影人以多元走向融合、跨界、创新,正在努力打造与广东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优势,站在巨匠的肩膀上不断攀登艺术高峰,再创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