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看《热血当歌》,我们与创编者一道重温那段“国之当歌”的屈辱史和抗争史,我们与创编者一道走进了田汉、安娥、聂耳那一代“热血斗士”的人生抉择和精神追求。
花木兰由羡慕湖畔水鸟的自由自在,尽显本体的从容怡情,立功后,弃官回归的不同凡响的行动,正是“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
杂技剧《化·蝶》以梁祝化蝶的意象作为爱情的象征,结合庄周化蝶的哲学思想,仅仅抓住‘蝶’这种意象,把破茧化蝶的自然过程,跟梁祝生死爱恋的过程完美地结合起来,表现一个生命从孕育、孵化、抗争到破茧而出、自由飞翔的过程,多层次多角度来讲述化蝶的故事,阐述生命的意义”。
舞剧《瑞鹤图》在历史长河中挖掘传统文化,以舞台艺术的形式表现中国古典舞的当代内涵,创作者敢于突破自我,大胆跨越时空、融汇中西方艺术形式,颇具创新意识。
舞剧靠节目单来补足剧情,借字幕交代人物关系,一定程度上延续的是“文字叙事”的思路,创作者对舞剧叙事的理解需要更加开放,让角色化的舞蹈跳进观众心里
回望过去一年与广大舞蹈人以及文艺工作者共同的努力与收获,黄豆豆不禁感慨万千;展望2021年的美好愿景,倍觉使命在肩。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化和旅游部于2020年7月至2021年10月组织实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
在“四重证据法”的总体向度和布局之下,在每个具体作业面上引入考古学、符号学、神话学、人类学中的传统与前沿方法进行探进,力争做到身处当下的研究者对古代舞蹈的各个面向有更深入准确的理解和阐释。
从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传奇的优美诗句中提取哪些穿过诗人之眼的诗句及其对应的符号,将这些符号各个层面对应物的内在文化性一一揭示出来,运行于体,塑造于身,使这些符号带着鲜明的中华气质,兴许是夯实中国古典舞古典性、传统性的一条十分可行的路径。
舞剧《歌唱祖国》不仅圆满地胜任了这一内涵的表达,更整体创新了舞剧表达的叙事策略和形态建构,成为一部真正讲格调、有品质、畅情怀、开新风的舞剧佳作。
《永不消逝的电波》的不同凡响之处在于,坚持形塑上海为代表的现代中国(或“摩登”中国)的地缘美学特征或奇观,同时又自觉传承古典中国传统韵味,从而创造出一种既现代又传统的交融性美学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