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新生代非遗传承人与设计师双向奔赴,探索中国传统工艺融入当代生活的新路径,不断推出有温度、有内涵、接地气的新产品,使百姓生活越来越有品质,越来越有中国味道。
2022年,中国民间文艺主动融入发展大局,围绕乡村振兴、传统文化、共同富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重要主题,不断发掘开拓新时代文艺话语表达,创作并传输民间文艺网络作品对标需求导向、创新驱动等关键词,为新时代民间文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民间美术具有不可替代的审美价值和时代属性,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它承载过相应的社会功能,它的兴衰变迁也折射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曲折历程。
捧读向云驹这本《当文学照亮大地遗产——论冯骥才》,仿佛眼前也闪过一簇美丽的火花,既耀人眼目,又催人奋起。这是思想的火花,智慧的火花,也是精神的火花。
每个民族在关注和热爱自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不能仅仅表现为孤芳自赏,而应该互相欣赏、广泛交流、彼此互鉴,促进和谐共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才有利于每个民族的文化建设和整个人类文化的推进和发展。“美美与共”才会成就人类文化发展的绚丽多彩的百花园。
建党百年,我们回顾纪念,我们前瞻展望,我们将牢记初心使命,弘扬建党精神,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书写奋斗的史诗、迈向新的未来。
本次改革增设了正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拓展了工艺美术人才的职业发展空间,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活力,对于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从事工艺美术工作、促进北京文化传承和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由中国民俗学会、浙江省嘉兴市人民政府主办的“2021嘉兴端午全国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就“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与现代文明生活方式”“端午习俗中的文明意识与行为”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