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庆文化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和浓缩,蕴含着民族性格、价值观念和处世之道,为影视作品拓展了别样的内容表达空间和审美空间,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中华现代文明,注入了深厚持久的文化力量。
在这些文艺作品中,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得以融合,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得以结合,让人们看到了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青春活力,让传统经典于当今时代再度绽放华彩。
希望越来越多优质科学人物传记片能涌现出来,用感人的科学家故事激励引领越来越多观众,尤其是青少年紧随他们的步伐接力奋斗,为建设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古城开发利用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坚持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既要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又要兼顾当下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还要将此传之子孙万代,从而搭建好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时空对话空间。
审美意境的匠心营造与创新表达在还原历史风貌、弘扬民族精神、渲染家国情怀、思考生命哲理等层面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品格,以审美赋能情感共鸣、价值认同、精神引领。
新征程上,我们只有培养一大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心怀“国之大者”、具备深厚文化修养和过硬艺术本领的文艺人才,才能不断推出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兼备的高峰之作,才能肩负起文艺引领时代风气的光荣使命。
自重,是从艺者特别是青年文艺工作者为人处世的自律要求,是成为德艺双馨艺术家的主要内涵,是弘扬行风艺德的基本前提,是营造自尊自爱、互学互鉴、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的根本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并进一步强调了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报告中说,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并且强调要培育造就大批德艺双馨的文学艺术家和规模宏大的文化文艺人才队伍。文艺人才的培养和队伍的建设是新时代文艺事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优秀的文学艺术家往往能够以深邃的思想、鲜明的主题和富有温度的叙事创作出经典的
只有真正把崇德尚艺作为一生的功课,把为人、处事、从艺统一起来,下真功夫、练真本事、求真名声,才能共同营造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和山清水秀的文艺生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