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音乐舞蹈>舞蹈评论
  • 爆红“出圈”后,优秀舞者为什么选择回归舞台

    青年舞者正迎来艺术生涯的高光时刻,综艺与网络推波助澜,使未来拥有更多可能性。而对于真正优秀的舞者来说,他们的根仍在于舞台,通过多年积累和沉淀以造就更完美的自己。

    2020-11-03详情
  • 舞剧《努力餐》的“在地性”策略(李立)

    从红色经典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到《努力餐》,在历史真实与艺术想象的共同作用下,我们看到了中国当代舞剧崛起的姿态。

    2020-09-11详情
  • “苗味”芭蕾“花一样开放”(于平)

    芭蕾舞剧《花一样开放》以苗家姑娘阿朵的独特视角,诙谐幽默地展现了一段发生在偏远苗乡的扶贫故事

    2020-09-03详情
  • 从王玫作品看“深扎”的艺术内理(戴虎)

    从这角度我们再看“深扎”的王玫和王玫的“深扎”,那闲庭信步的游走,那笨拙跳跃的田野稻草人,那颇具仪式感的“星星点灯”,其实并不是所谓电光石火的灵感乍现,而是新时代艺术家面向未来、面向“绿水青山”薪火相传的历史使命。

    2020-08-06详情
  • “鸿雁高飞 精神永存”贾作光舞蹈艺术论坛征文启动

    在我国著名舞蹈家贾作光先生逝世三周年之际,为了表示深切缅怀、推进舞蹈艺术,拟于2020年11月上旬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举办“鸿雁高飞 精神永存”著名舞蹈艺术家贾作光先生舞蹈艺术论坛,现特面向全国文艺界发布征稿启事。

    2020-07-08详情
  • 曾明:参加《舞者》,因为享受每一个起舞的时光

    他参加的东方卫视《舞者》第五期比赛6月20日晚黄金时间在东方卫视首播。这场汇聚了来自全国各地、各行各业的舞蹈爱好者大赛中,曾明用专业舞者的才华与实力展现中国东方优秀舞者的魅力与风采。

    2020-06-23详情
  • 舞剧《孟小冬》:青春底色·国粹风华·学院品格(谢柏梁)

    舞剧《孟小冬》以双人舞、多人舞和伴随始终的戏装舞与人物舞的相互映照,极其唯美也极具表现力地展现了乾旦梅兰芳和坤生孟小冬这对神仙眷侣、天作之合的心心相印,珠联璧合。

    2020-05-28详情
  • 舞蹈影像:镜头视角与肢体表达的“跨界共舞”

    舞蹈影像是舞蹈新时期的另一种舞蹈叙事样式,它可以让更多毫无关联的东西相互碰撞,产生一种全新的舞蹈艺术传达与传播的新路径。

    2020-05-21详情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间舞思潮巡礼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民间舞发展的现实背后隐藏着的艺术观念、实践理念,总体而言带有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印记和特征。改革开放初期,受文坛“文化寻根热”思想主潮的影响,触发了中国舞蹈界的文化意识觉醒,在舞蹈界的主流媒体上,“舞蹈寻根热”“中国民族民间舞蹈生命力”等重大问题成为中国民间舞理论探讨的热门话题。自20世纪80年代初,在以北京舞蹈学院为核心的中国高等舞蹈教育领域,采取的是一种叫作“课堂元素教学法”的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教学模式,为学院派民族民间舞创作提供孵化器。进入21世纪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自上而下的营造与中国民族民间舞创作理念形成了一对同时冲击创作者思想的并头潮。“非遗舞蹈”到底应该如何保护和发展,仍然是从理论到实践持续纠缠于舞蹈界思想的命题。

    2020-04-30详情
  • 当舞蹈从线下来到线上

    当舞蹈从线下来到线上,不仅塑造了更加多维的艺术景象,也为自身带来了探索多元化发展的机遇。

    2020-04-21详情
  • 中国风格芭蕾:于足尖起舞 向顶尖迈步

    以500年世界芭蕾艺术为基,有博大精深的5000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相信年轻的中国芭蕾未来能舞出新精彩。

    2020-03-10详情
  • 新时代中国芭蕾的“C”位思考(于平)

    中芭毕竟是中国芭蕾的“集团军”和“排头兵”,它的“C”位思考和“领军”实践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当冯英主政的中芭为我们送上一朵足尖上的“敦煌”之后,我们看到中芭正在积蓄新的力量

    2020-02-11详情
  • 舞蹈中科学的应用

    艺术家需要科学思维,科学家也需要艺术思维。艺术与科学牵手,必将产生无限遐想。

    2020-01-14详情
  • 原创舞蹈诗《那些故事》:伟大的故事 朴素的情怀

    原创舞蹈诗《那些故事》是北京舞蹈学院人对时代人物的缅怀,更是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写照。

    2020-01-07详情
  • 2019年为何被业界视为“舞蹈大年”

    舞蹈业内把2019年视为“舞蹈大年”并非没有道理:今年5月,在上海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十个“文华大奖”席位舞剧占据了其中三席,这一现象多年未见,不仅大大提振了舞蹈人的自信,也让许多学者开始重新考量舞剧乃至舞蹈在我们国家艺术领域的影响和地位。

    2019-12-23详情
  • 澳门当代舞蹈团作品《弓》:这土地不大,却足够深厚(戴虎)

    这部澳门当代舞团的公演剧目《弓》,或许更有着“真实”的现实意义。这个刚刚诞生的团队,艺术总监应鄂定、张毅夫妇以及导演、编剧、舞者都有着内地背景,又有着丰沛的“澳门”情感。

    2019-12-17详情
  • 大型民族舞剧《兰花花》:老祖宗留下个人爱人(朱小松)

    探寻大型民族舞剧《兰花花》的当代意义,笔者以为正如陕北民歌里唱出的那句:“老祖宗留下个人爱人”,而不是人恨人、人欺人、人骗人。怎样使人活得更有人样,更有人味,更有尊严,更有自由,更充满安全感和幸福感,是当下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2019-12-12详情
  • 舞剧《情逝》:舞蹈叙事的语汇创生与结构建模(于平)

    舞剧《情逝》通过讲述上世纪40年代大陆一对青年因时局动荡‘有情人未成眷属’的凄美爱情故事,将一生守候的爱、隔海相望的爱、只看一眼的爱、愿做替身的爱这四种不同的情感态度,进行情是缘、亦难消、一生情、一世梦的深层表达

    2019-12-09详情
  • 鲍里斯·艾夫曼芭蕾舞剧“风暴”掠过之后(于平)

    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彼季帕意味着《天鹅湖》,格里戈洛维奇意味着《斯巴达克》;那么,挺立在二十一世纪芭蕾舞剧潮头的艾夫曼意味着什么呢?这或许是此次芭蕾舞剧“风暴”掠过之后我们该思考的。

    2019-11-21详情
  • 如何让中国舞蹈更好地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复兴的一面镜子?

    以两大项目的开题论证会为契机,有关方面专家对中国舞蹈跨文化交流及中国舞剧发展展开研讨。

    2019-10-31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