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值得给予充分肯定与高度赞扬。同时,70年中国散文的文体变革决非简单问题,更不会一蹴而就,而是一项任重道远的系统工程。
《青春万岁》通过讲述北京女七中一群高三女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塑造了郑波、杨蔷云、李春、呼玛丽等个性鲜明的女中学生形象,记录了新中国成立之初青年人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
对写作者来说,个性和创新是非常难能可贵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选择有意趣、有新鲜感话题和合适的作者,以包容的心态等待好作品的诞生。
今日的新诗创作强调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这不是复古泥古,不是历史倒退,而是一种文化自信的彰显,从悠久丰富的中国文化中找到进步的内在动力,以文化自信为基石彰显民族自信,展现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中国。
以《诗刊》为代表的中国诗歌刊物,团结和推出一大批优秀诗人和精品佳作,促进了我国诗歌事业的繁荣和发展。看《诗刊》《星星》《扬子江诗刊》《绿风》《上海诗人》《莽原》如何引领诗歌新发展
《陆地文集》(全八卷)是陆地先生文学艺术作品总集,共480万字,收录了其一生所创作的几乎所有作品,包括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散文、文论、诗词、剧本、日记、简札等多种体裁的作品,另收录了陆地后人为其制作的图志及年表等。
《黄冈秘卷》以返回的姿态追溯地域文化和家族基因生成的历程,试图在地方性知识的背景中来发掘、认知民族的文化人格、伦理道德和理想信仰,进而实现对于中国精神的提炼和熔铸;它娴熟地运用现实主义手法,巧妙地吸收现代派叙事技巧,以复调的结构方式在宏大叙事与个人叙事之间开辟出了新的表达路径。
视“游”如命的精神是游记散文更深刻的灵魂。今天的游记散文多是走马观花式的游玩、匆匆的草录、心不在焉的随性表达,最缺的就是徐霞客这样的生命品质与精神境界。
为了展示南通当代文学创作的精品力作,培养、激励南通本土文学创作的骨干力量,南通市文联、南通市作协编著了“江海作家文丛”,这是南通地域性创作群体一次滚烫的展示,是对南通一个时期文学创作的一次总结、盘点和检阅。
对一部优秀的传记文学作品来说,如果说传主的传奇人生和性格特点是根本,那么作家就是为传主一生立体再现和灵魂飞扬的最重要的推手。
《红岩》中的英雄烈士以顽强不屈的行为展现坚定的革命意志,他们用生命诠释“红岩精神”,诠释何为信仰与忠诚,至今仍具有无穷的感召力。
诗歌的风度是人们精神的筋脉,是渺远的苦难意识的复活,是生命的旗帜和光明的导向。与其说它是一条未知的小径,不如说它是一个可见的门槛,让人不断接近又不断离开,在这个门槛上读者和作者各自以不同的方式体会同时被传唤和释放的经验。
李秋沅的长篇小说新作《千恒·流光》,是魔幻现实主义在儿童文学领域的一次尝试,《千恒·流光》所要表现的,还是她对深藏于自己内心精神原乡的苦苦追寻,力透纸背体现的依然还是浓浓的家国情怀、人道精神,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理想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