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
  • 《父亲的雪山 母亲的草地》:温情展现先辈的初心与情怀(江腊生)

    贺捷生的散文集《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是一部关于信仰与情怀的大书,作家融入殷殷真情,在个人的生命追索中诠释了一代共产党人的初心、信仰与情怀。

    2020-07-07详情
  • 康震:从毛泽东诗词领略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战斗情怀

    我们回顾毛泽东诗词的理想主义情怀、现实主义史诗品格、英雄主义战斗精神,就是要回顾和总结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伟大历程,深入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路历程、革命意志与思想境界。步

    2020-07-02详情
  • 海飞:我对小说的剧本化保持警惕

    海飞如何驾驭编剧和作家的双重身份,在谍战深海中揭示人性,他如何看网络文学和IP,探索小说的影视化之路,青年作家和编剧何为?

    2020-06-30详情
  • 报告文学:远年根基与时代召唤

    时代正要求我们,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学的基础上,能不能有创新的表达形式。

    2020-06-23详情
  • 贾平凹谈长篇新作《暂坐》/王雪瑛

    贾平凹在乡村题材上长期深耕与丰厚积累,这次小说题材上的迁徙,又一次直面现代城市生活:以悲悯仁厚的目光注视着身旁人来人往的西京古城,以生动细致的笔触勾勒着人物悲欢离合的命运轨迹。

    2020-06-18详情
  • 毛泽东的古诗情结与文化自信

    ”广为流传的毛泽东诗词不过几十首,但思想深刻、意境高远,不仅高度浓缩了毛泽东的人生追求和丰富实践,而且也艺术呈现了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毛泽东的文化自信。

    2020-06-11详情
  • 西部文学的敞开与照亮(杨光祖)

    西部文学内容厚实,历史感明显,有黄土般的品格,飘逸不足,但厚重有余。

    2020-06-09详情
  • 散文的艺术品格(柏峰)

    探究散文的艺术品格,如果不去研究散文独特的“地磁力”和“吸引力”的内在美学逻辑,那就得不到正确的艺术结论。

    2020-06-02详情
  • 中国乡土文学的发生与百年流变

    中国的“乡土文学”因其现代意识而与世界文学时刻处在互动之中,也与中国文化、社会、历史深具精神关联,是感知现代中国文学之中国-世界、传统-现代丰富性的最好入口,也是研究现当代中国本土文学的一个极佳样本,为我们提供了中国文学在本土-民族-世界的维度中如何继承开拓的可贵经验,是探究当代“中国问题”的一个有效维度。目前已有的研究,大多局限于“乡土文学”的内部研究,忽略了“乡土文学”早期的理论建构特点及这一概念产生的社会土壤、历史语境和文化动因。本文从社会学、历史学以及地域文化等角度综合考察“乡土文学”的缘起及其为何被命名为“乡土文学”,探讨“乡土文学”发展中的“中国经验”,在“乡土文学”的发展与流变中窥探其与中国文学乃至世界文学的丰富联系。

    2020-06-02详情
  • 《河洛图》:彰显中原热土“以气作骨”的情怀(梁鸿鹰)

    长篇小说《河洛图》作为李佩甫对话“人与土地”的作品,以富于洞察力的笔力,揭示中原文化的“忍”和“韧”,凸显中原老百姓像土地一样沉默而博大的胸怀、坚定的根性、繁茂强大的生命力。

    2020-05-26详情
  • 文洁若:翻译没有捷径

    我认为,翻译是运用所学的知识、所积累的人生经验,去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既努力保留原作神韵,又有所润色,促进民族间情感交流和相互了解

    2020-05-22详情
  • 中国“现代小说”的理论建构及其文学史意义(周海波)

    从1902年梁启超提倡“小说界革命”到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中国小说逐步走向现代的重要历史时期。经中国近现代作家批评家的理论和实践探索,“现代小说”概念呈现出从朦胧意识到理性自觉、再到明确生成的发展过程。“现代小说”既是中国文学文体的不断裂变与重构,也是小说文体的返本与开新。从“林译小说”到鲁迅小说,从梁启超到胡适,中国近现代作家批评家对“现代小说”所作的不同阐释,及其对小说文体所进行的多样探索,构成“现代小说”的复杂形态,同时,现代小说观念与创作也表现出“型类的混杂”的特点。中国“现代小说”在回到小说本体的同时,又突破中国古代小说和西方小说的理论局限,最终构建起中国现代小说的文体理论。

    2020-05-21详情
  • 文学轻骑兵的“亮剑”,有直击心灵的力量(周纪鸿)

    我们还应该制作抗疫题材的电视、广播、视频、音频,包括多语种文艺类抗疫题材节目,让我们的报告文学从单一的语言文字叙事到多媒体叙事(摄影、影视、图像)、从纸质媒介到电子媒介、微信公众号等共同发声,弘扬华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传播中国好声音,共同讲好中国故事。

    2020-05-18详情
  • 《新世纪文学的河南映像》:当代地域文学研究的新路(於可训)

    李勇近年来的文学研究和文学批评有一种独特的以散文为批评的方法,这样的文章读起来温暖体贴自不待说,从中也可见作者温煦的性情。

    2020-05-18详情
  • 毕飞宇:知识错误可能会让作家错失“茅奖”

    毕飞宇说:“尽可能地写短文章是一个作家的美德。”

    2020-05-14详情
  • 张炜新作《我的原野盛宴》网络研讨会举行

    张炜新作《我的原野盛宴》以对岁月和童年的深情回顾,对人与自然亲密关系的深切叙述,给经历过严峻疫情的读者,带来了特别的阅读体验。

    2020-05-09详情
  • 文学批评家也应有自己的“文学故土”(杨辉)

    在当下语境中想象一种具有地方根基的文学批评,或许有一个无须言明的前提,那就是对现有盛行的文学批评方式的不满足,以及对文学批评新的可能的呼唤。

    2020-05-07详情
  • 穿越时代的余韵(程大利)

    沈鹏的诗始终是倾斜在时代价值上,而这,正是其《读鲁迅小说诗二十四首》的魅力所在。

    2020-04-30详情
  • 数字时代文学与媒介的互动(杨仪 张慧瑜)

    无论是口语、文字、印刷媒介还是数字媒介,媒介作为文学的载体,也作为文学传播语境的形构力量,塑造着文学的表现形态与内在审美机制,重组着作者、读者、编辑等文学生产和传播主体的结构关系,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发展的大方向。

    2020-04-30详情
  • 新媒体语境下文学批评的重构

    批评的未来也许就存在于这种新媒体的民主中,这既是大众的民主,也是每个主体,包括传统文学批评家在内的民主。

    2020-04-27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