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
  • 听书、"云"端看展、上网课……居家时光这样充电

    “宅家”期间,文化生活可以有多种打开方式:打开手机看VR展览、免费收听知识课程、在线学习甲骨文……内容丰富,技术“硬核”,服务温暖。

    2020-02-05详情
  • 人民是文艺创作的源头活水

    “人民文艺”是一种最能反映文艺发展规律的理论,既不等同于中国传统的载道论、娱情论,也不同于西方的神意论、表现论,而是在广泛吸纳历代优秀作品中或隐或显的、朴素的人民性思想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具有革命意义的文艺观。

    2020-02-03详情
  • 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第一线

    医护工作者全力救治病患,科研工作者全力科研攻关,各级组织全力防控疫情扩散,三军用命,共克时艰,才能形成抗击疫情的强大合力。

    2020-02-02详情
  • 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钟南山:“全国帮忙,武汉是能够过关的。武汉本来就是一个英雄的城市。”

    2020-02-02详情
  • 从鼠年文化IP谈起

    对于新时代的创作者来说,无论从鼠年文物着眼,还是从文学影视作品汲取灵感,只要拥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就可以将传统母题融化为符合当代价值的文化主题,创作出属于我们自己时代的文化IP。

    2020-01-21详情
  • 2020百花迎春大联欢:致敬历史 歌咏当下 展望未来

    “百花迎春——中国文学艺术界2020春节大联欢”不仅展现出70年来中国文艺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更映射出新中国70年的辉煌成就,讴歌了新时代中国文艺的繁荣发展。

    2020-01-17详情
  • 人工智能与文学艺术:主体还是工具

    对文学艺术来说,人类的美学标准仍然表现出无可比拟的权威,决定文学艺术是否合格。不论人工智能配备多么杰出的禀赋,它无法在美学的意义上重新设计文学艺术。

    2020-01-16详情
  • 艺术节的未来值得期待

    理念的前瞻和概念的创新,正成为艺术节的灵魂。艺术节的内容设计,越来越注重主题阐发,聚焦艺术的外延和跨界。艺术节应挖掘当地文化传统,与旅游深度融合,共同打造地方品牌。

    2020-01-10详情
  • 健全文艺治理体系 打造文艺精品工程

    我们只有从评价体系、文艺宣传、文艺评论等多方面入手,花大力气引导文艺创作健康发展,才能扭转现有的过度市场化、娱乐化和浮躁现象,确保我国的文艺事业在健康、繁荣、辉煌的道路上持续前行。

    2020-01-09详情
  • 热词热语勾勒时代印迹

     “汉语盘点”已经“盘”了14年。主办者旨在“用一个字、一个词描述当年的中国与世界”,鼓励全民用语言记录生活,描述中国视野下的社会变迁和世界万象。

    2020-01-07详情
  • 文艺评论:多点个性,少点套路

    作为戏剧导演,我时刻关心中国戏剧的未来。在文艺发展繁荣的当下,我认为,不应忽视文艺评论对文艺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2019-12-28详情
  • “粉丝文化”要流量更要有底线

    唯有文化工作者自尊自爱、社交平台自重自治,资本市场有价值自觉、网络监管能应时而为——在全面法治和公共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青少年粉丝方能在网络世界良性互动、不逾规矩,而粉丝文化亦会有流量有底线,迎来多元文化的风光盛景。

    2019-12-26详情
  • 从李子柒短视频谈跨文化传播

    近日,李子柒获评某机构媒体评选的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这个奖项似乎有力地终结了关于李子柒中国风的短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的争论。

    2019-12-20详情
  • 警惕精致的“撒娇”体遮蔽普通人的奋斗精神

    创作要算好“经济账”、避免“撒娇”体,这样才能更好地还作品以生活本色、表现人物凝聚精神力量的奋斗历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应该体现到多样的题材、不同的人物形象身上。

    2019-12-17详情
  • 造假与炒作的背后(黄剑武)

    在部分网络媒体或自媒体热衷于传播伪学术或低俗舆论炒作之时,主流新闻媒体应该保持理性,对此类事件的学术性、真实性和可读性进行甄别,切勿因疏忽为舆论炒作和伪学术起到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2019-12-05详情
  • 严歌苓的色彩(戴清)

    秋之收获,是酿造的本钱。伴随岁月长河的流淌,严歌苓沉淀愈深,一定还会带来她独特的故事。

    2019-11-28详情
  • 从艺者不能缺德

    德云社演员张云雷、杨九郎在相声里用污言秽语、荤口脏话调侃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张火丁的事件持续发酵。这是继其拿唐山、汶川、玉树地震当笑料之后,又一次踏破道德底线。舆论和公众对此表示愤慨和谴责。

    2019-11-27详情
  • 让文艺之花为时代和人民绽放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负时代召唤,无愧人民期待,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用真情和才华浇灌文艺之花,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新高峰。

    2019-11-26详情
  • 跟着丘吉尔思考战争(胡一峰)

    丘吉尔是一个历史上的“大人物”。“大人物”的故事总让人看到历史深处的东西,以及人的精神力量发挥到极致的样子。何美女士新近译著《丘吉尔:语言的力量》,以包括演讲在内的丘吉尔的200篇文字,展现了他人生的主要篇章。

    2019-11-21详情
  • 建构新时代文艺评论形象

    广大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工作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深刻辨析新时代文艺思潮和文艺现象,竭力创新新的评论形式、评论载体、评论维度和评论话语,精心打磨文艺批评这把尖锐“利器”,创作了大量立意深远、选题多样、视角多元、手法多样的具有较强说服力、感染力和引导力的评论作品,为文艺创作把握正确方向、遵循创作规律、满足社会精神需求创造了有利条件、营造了良好氛围。

    2019-11-19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