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搜索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服务用心,艺术入心,方能暖心。点赞所有文艺志愿者,通过网络“到人民中去”,也带去属于春天的气息。
疫情期间,当“宅”成为生活常态,一批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开设的线上公益课,不仅为遭受疫情的人们送去心灵的抚慰,也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
在全国上下共击瘟疫彰显中华民族素有伟大情怀的此刻,各省市艺术家不约而同地寄情笔下画意。
必须加倍重视新媒体语境下文化素养的提升,让公众在众声喧嚣的新媒体时代认识大势、把握大局,坚持文化自信,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文艺行业受到严重影响。在此困境下,文艺行业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在“三个快速转向”中实现复工复产。
借助于云技术,线下的艺术活动(包括创作、交流、互动)可以直接搬到网上,艺术家与观众可以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进行交流,从而开拓出全新的艺术空间。
作为跨学科概念和术语,“赤子之心”生发于老子、庄子和孟子的思想体系当中,在中国美学和文学的发展当中生生不息,并启迪着当今美学与文化的走向。
共情,是信息产生温度的内在机制。做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乃至日常网络中的共情引导工作,意义重大。
如今,全国各类美术馆博物馆用各种“云展览”、线上讲座和直播来告诉公众:艺术还在,只是换了一种观看和参与的方式。
经此一“劫”,文艺行业从业者的风险意识开始苏醒,很多人开始思考:如果再次遇到新冠肺炎之类的突发事件,如何进行创作,如何保证演出,如何维持企业的生产经营。
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在全面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还尚待时日的情况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以法律的铁腕打击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可谓正当其时。
谢谢你,每一个为战胜疫情努力的人,摘下口罩之后,我们定能看到更多的笑脸。
因为疫情,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特殊的一段经历,学校的教学、孩子的成长、家庭教育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虽然身处疫情时刻,但是还有书籍,教会我们用阅读传递信心,用知识做好防护,用精神凝聚力量。
文艺作品愈是充满人性的召唤,我们的回应就愈是深刻。
用艺术的力量温暖人心、凝聚力量,为疫情防控鼓劲,为武汉加油,共克时艰。
让我们用科学的精神,以知识的力量,仰望星空、俯瞰大地,阔步向艺术的未知领域进军!
人心也怪,本来是厌恶的东西,有时喜欢起来,也十分动情,难怪《镜花缘》里徐敬业的儿子要慨叹“人心难测”了。
理性的前提是完整的认知,通过以下阅读,我们可以了解人类与疫病的故事,并从中获得安慰和勇气。
有中国自己的文学评论家,才有中国文学评论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