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0月8日,北京京剧院 “情满中秋 欢度国庆” 经典剧目演出季在北京长安大戏院收官,梅派青衣胡文阁时隔三年再次演绎梅派经典剧目《凤还巢》
9月1日至10月30日,“千古风流人物——故宫博物院藏苏轼主题书画特展”将在北京故宫博物院文华殿展出。展览通过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交游圈与他所处的时代。
文创工作是博物馆整体工作的一部分,文化价值是文创产品的核心价值,文创产品也是商品,文创研发要符合市场规律,博物馆IP资源只有被社会广泛使用,才能拓展文化影响力。
人生是有意义的原创,永远无法复制粘贴的恰是生活。在文化内容极大丰富、传播渠道日益多元的当下,更需要包括“用户”在内的创作者深刻认识自我、吃透生活、感悟人生,讲述独特且充满正能量的故事
如何从视觉表达到交互方式的设计上,让老年人享受到飞速发展的科技为生活带来的红利,让他们的“智慧”生活更加轻松、体面和有尊严?这是设计界需要深度思考和介入的环节。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形成不同代际之间理解世界的不同方式,游戏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代人的精神结构。当下大家都在讨论艺术机构的数字化转型时,也许可以大胆预测,艺术游戏化将成艺术传播的未来趋势。
作为“人学”的文化著述和文学作品,一方面深切关注人类的久远历史与未来前景,另一方面挚诚寓目自然法则与生命伦理,力求最大限度地揭示和展现人类抗击疫情的鲜明主题和生动场景,为人类增强悲剧意识、提升悲悯情怀提供认知文本。
让我们来听歌唱家孙媛媛、王传越演用歌声诠释入党誓词的内涵和意义,传递一种精神和信念,唤起人们在入党时庄严宣誓的历史记忆,让“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的承诺显得尤为坚定,更为深刻。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文化设施的普及,更重要的是实现“知识惠全民”,相信在更多基层文化工作者的积极组织和引导下,会有更多像吴桂春这样的普通劳动者享受到更多文化、知识的权利。
在南京羲和广场“遇见”越剧《乌衣巷》,在南京眼被杂技、魔术、歌舞惊艳,在新街口欣赏国乐风华,在河西金鹰世界商城聆听钢琴四重奏……随着预热活动“遇见夜金陵”带来的惊喜,人们迎来了2020南京文化艺术节。
正所谓“疾风知劲草”,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我们清楚地观察到,“家国情怀”这一中国人素有的思想情感,在疫情应对中发挥出强有力的支撑作用,凝聚起同心同德、共克时艰的伟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