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大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工作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深刻辨析新时代文艺思潮和文艺现象,竭力创新新的评论形式、评论载体、评论维度和评论话语,精心打磨文艺批评这把尖锐“利器”,创作了大量立意深远、选题多样、视角多元、手法多样的具有较强说服力、感染力和引导力的评论作品,为文艺创作把握正确方向、遵循创作规律、满足社会精神需求创造了有利条件、营造了良好氛围。
深入研究历史,把握时代特征,尊重艺术规律,树立创新思维,更好地再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发扬革命文化,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戏剧和艺术不仅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广义层面的艺术教育,并不是为了向人们灌输已知的知识,而是要让人们有勇气拓宽对生活和命运的想象,让人们无惧于未知,并去拥抱不可预测的时刻。
淘旧书时还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和意外发现。发现一本不曾知道的特殊的书,像发现一片未知的新大陆。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旧书市场充满着太多的乐趣,有很强的魅力。
聚焦当下社会与生活,新时代召唤的是有灵魂、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那些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镌刻着中国精神的烙印、展现着独特的民族气质、塑造了鲜明的中国形象,当然更蕴含着丰盈中国元素和强大中国力量的作品。
近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微时代”文艺批评研究》开题论证会上,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社科处二级调研员王彦如是强调“微时代”文艺批评的重要性,引发与会专家、学者对该项目课题的深入研讨。
正在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和《攀登者》中,张译贡献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表演方式,也让人们看到,一个真正敬惜表演的演员,在审美趣味的风云变幻中如何看似巍然不动,但其实在表演过程中已经动态地完善了自己。
好的理论家与批评家是对中国绘画的繁荣有益的,我们的时代需要真正意义上的画家和真正意义上的批评家、理论家,使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呈现出和谐的健康发展新趋势。
批评家不做虚构性工作,所以每当谈起文学时都是从一套体系出发,时代、美学背景、文化风格、人性、民族,从这些话题出发去映照小说。批评家真正用手指摸到小说的人不多。而我们这些写小说的人其实不懂文学,我们就知道写,我们感受到一些东西,用种种方法把它表达出来,人们把它命名为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