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
  • 文艺评论:多点个性,少点套路

    作为戏剧导演,我时刻关心中国戏剧的未来。在文艺发展繁荣的当下,我认为,不应忽视文艺评论对文艺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

    2019-12-28详情
  • “粉丝文化”要流量更要有底线

    唯有文化工作者自尊自爱、社交平台自重自治,资本市场有价值自觉、网络监管能应时而为——在全面法治和公共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青少年粉丝方能在网络世界良性互动、不逾规矩,而粉丝文化亦会有流量有底线,迎来多元文化的风光盛景。

    2019-12-26详情
  • 从李子柒短视频谈跨文化传播

    近日,李子柒获评某机构媒体评选的2019年度文化传播人物。这个奖项似乎有力地终结了关于李子柒中国风的短视频算不算文化输出的争论。

    2019-12-20详情
  • 警惕精致的“撒娇”体遮蔽普通人的奋斗精神

    创作要算好“经济账”、避免“撒娇”体,这样才能更好地还作品以生活本色、表现人物凝聚精神力量的奋斗历程;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它应该体现到多样的题材、不同的人物形象身上。

    2019-12-17详情
  • 造假与炒作的背后(黄剑武)

    在部分网络媒体或自媒体热衷于传播伪学术或低俗舆论炒作之时,主流新闻媒体应该保持理性,对此类事件的学术性、真实性和可读性进行甄别,切勿因疏忽为舆论炒作和伪学术起到推波助澜的负面作用。

    2019-12-05详情
  • 严歌苓的色彩(戴清)

    秋之收获,是酿造的本钱。伴随岁月长河的流淌,严歌苓沉淀愈深,一定还会带来她独特的故事。

    2019-11-28详情
  • 从艺者不能缺德

    德云社演员张云雷、杨九郎在相声里用污言秽语、荤口脏话调侃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世济、张火丁的事件持续发酵。这是继其拿唐山、汶川、玉树地震当笑料之后,又一次踏破道德底线。舆论和公众对此表示愤慨和谴责。

    2019-11-27详情
  • 让文艺之花为时代和人民绽放

    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负时代召唤,无愧人民期待,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用真情和才华浇灌文艺之花,努力筑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的文艺新高峰。

    2019-11-26详情
  • 跟着丘吉尔思考战争(胡一峰)

    丘吉尔是一个历史上的“大人物”。“大人物”的故事总让人看到历史深处的东西,以及人的精神力量发挥到极致的样子。何美女士新近译著《丘吉尔:语言的力量》,以包括演讲在内的丘吉尔的200篇文字,展现了他人生的主要篇章。

    2019-11-21详情
  • 建构新时代文艺评论形象

    广大文艺理论和文艺评论工作者,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深刻辨析新时代文艺思潮和文艺现象,竭力创新新的评论形式、评论载体、评论维度和评论话语,精心打磨文艺批评这把尖锐“利器”,创作了大量立意深远、选题多样、视角多元、手法多样的具有较强说服力、感染力和引导力的评论作品,为文艺创作把握正确方向、遵循创作规律、满足社会精神需求创造了有利条件、营造了良好氛围。

    2019-11-19详情
  • 专家研讨汉剧电影《白门柳》:文化品位 剧种特色 名家优势

    《白门柳》讲述了明末清初,秦淮名妓柳如是厌倦了灯红酒绿的勾栏生涯,决意自赎自身、脱籍从良。

    2019-11-18详情
  • 创造符合时代精神气质的文艺精品

    评价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成就,关键是看他的作品成色如何、品质如何。以作品说话、以优秀作品说话,这是作家艺术家的本分所在,也是底气所在。

    2019-11-11详情
  • 用好两种资源 提升文艺批评说服力

    接续古今、打通中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当代文艺批评才会更有说服力。

    2019-11-11详情
  • 开拓革命文化主题创作新思路

    深入研究历史,把握时代特征,尊重艺术规律,树立创新思维,更好地再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发扬革命文化,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9-11-07详情
  • 周华斌的艺术化学术方法和生命精神(孟梅)

    周华斌经过五十余年不辍的“捡拾”,《画迹笔踪》呈现出的不仅仅是时间和记忆的吉光片羽,更是一种艺术化的学术方法和生命精神。

    2019-11-04详情
  • 陈平原:学术刊物的日常与诗意

    建议以后的《社会科学论坛》,回归日常与世俗——走学术刊物的道路;保留诗意与远方——借助随笔专栏。

    2019-11-01详情
  • 艺术教育要让人们有勇气面对未知

    戏剧和艺术不仅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广义层面的艺术教育,并不是为了向人们灌输已知的知识,而是要让人们有勇气拓宽对生活和命运的想象,让人们无惧于未知,并去拥抱不可预测的时刻。

    2019-10-29详情
  • 城市要有旧书市场(冯骥才)

    淘旧书时还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和意外发现。发现一本不曾知道的特殊的书,像发现一片未知的新大陆。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旧书市场充满着太多的乐趣,有很强的魅力。

    2019-10-24详情
  • 当代军旅剧如何成“黑马”

    当代军旅题材能够打动观众的根本所在,就在于热血、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内核与军人所承载的责任与荣誉。

    2019-10-17详情
  • 新时代召唤有灵魂、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

    聚焦当下社会与生活,新时代召唤的是有灵魂、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那些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镌刻着中国精神的烙印、展现着独特的民族气质、塑造了鲜明的中国形象,当然更蕴含着丰盈中国元素和强大中国力量的作品。

    2019-10-15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