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
  • 专家研讨汉剧电影《白门柳》:文化品位 剧种特色 名家优势

    《白门柳》讲述了明末清初,秦淮名妓柳如是厌倦了灯红酒绿的勾栏生涯,决意自赎自身、脱籍从良。

    2019-11-18详情
  • 创造符合时代精神气质的文艺精品

    评价一个文艺工作者的艺术成就,关键是看他的作品成色如何、品质如何。以作品说话、以优秀作品说话,这是作家艺术家的本分所在,也是底气所在。

    2019-11-11详情
  • 用好两种资源 提升文艺批评说服力

    接续古今、打通中外,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当代文艺批评才会更有说服力。

    2019-11-11详情
  • 开拓革命文化主题创作新思路

    深入研究历史,把握时代特征,尊重艺术规律,树立创新思维,更好地再现革命历史,传承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发扬革命文化,是广大文艺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9-11-07详情
  • 周华斌的艺术化学术方法和生命精神(孟梅)

    周华斌经过五十余年不辍的“捡拾”,《画迹笔踪》呈现出的不仅仅是时间和记忆的吉光片羽,更是一种艺术化的学术方法和生命精神。

    2019-11-04详情
  • 陈平原:学术刊物的日常与诗意

    建议以后的《社会科学论坛》,回归日常与世俗——走学术刊物的道路;保留诗意与远方——借助随笔专栏。

    2019-11-01详情
  • 艺术教育要让人们有勇气面对未知

    戏剧和艺术不仅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并且,广义层面的艺术教育,并不是为了向人们灌输已知的知识,而是要让人们有勇气拓宽对生活和命运的想象,让人们无惧于未知,并去拥抱不可预测的时刻。

    2019-10-29详情
  • 城市要有旧书市场(冯骥才)

    淘旧书时还总会有一些不期而遇和意外发现。发现一本不曾知道的特殊的书,像发现一片未知的新大陆。对于一个爱书的人,旧书市场充满着太多的乐趣,有很强的魅力。

    2019-10-24详情
  • 当代军旅剧如何成“黑马”

    当代军旅题材能够打动观众的根本所在,就在于热血、拼搏、昂扬向上的精神内核与军人所承载的责任与荣誉。

    2019-10-17详情
  • 新时代召唤有灵魂、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

    聚焦当下社会与生活,新时代召唤的是有灵魂、有温度的优秀文艺作品——那些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镌刻着中国精神的烙印、展现着独特的民族气质、塑造了鲜明的中国形象,当然更蕴含着丰盈中国元素和强大中国力量的作品。

    2019-10-15详情
  • 为“微时代”文艺批评注入温度与力度

    近日,在首都师范大学举行的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微时代”文艺批评研究》开题论证会上,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社科处二级调研员王彦如是强调“微时代”文艺批评的重要性,引发与会专家、学者对该项目课题的深入研讨。

    2019-10-12详情
  • 如何与“后颜值时代”的张译正确相遇?

    正在上映的《我和我的祖国》和《攀登者》中,张译贡献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表演方式,也让人们看到,一个真正敬惜表演的演员,在审美趣味的风云变幻中如何看似巍然不动,但其实在表演过程中已经动态地完善了自己。

    2019-10-12详情
  • 人工智能:新创作主体带来新艺术可能

    人工智能的艺术创作,其重点并不在于创作者本身的表达,而在于这种表达能否激发观众的体悟。

    2019-09-20详情
  • 编剧何冀平:借小人物写大历史才有戏

    从小人物入手写大历史,是何冀平写历史题材作品擅用的手法。

    2019-09-19详情
  • 艺术设计与人工智能的跨界融合

    艺术设计和人工智能的“跨界融合”在过去3年间蓬勃发展,可以作为延展人工智能探索的一条有效途径,即设计人工智能。

    2019-09-17详情
  • 艺术的纯度与批评的深度

    好的理论家与批评家是对中国绘画的繁荣有益的,我们的时代需要真正意义上的画家和真正意义上的批评家、理论家,使当代中国书画艺术呈现出和谐的健康发展新趋势。

    2019-09-09详情
  • 阎晶明:数字时代的文学新生态

    站在当代中国往前看,我们有理由相信,文学的未来前景值得期待,因为人们的生活与文学的关系正在发生着越来越紧密的联系。

    2019-09-03详情
  • 张立文: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于创造

    张立文提出“和合学”,主张以“和生、和处、和立、和达、和爱”,化解“文明冲突论”,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危机,为中国哲学找到了新的出路。

    2019-08-23详情
  • 毕飞宇:小说家和批评家的相互激发

    批评家不做虚构性工作,所以每当谈起文学时都是从一套体系出发,时代、美学背景、文化风格、人性、民族,从这些话题出发去映照小说。批评家真正用手指摸到小说的人不多。而我们这些写小说的人其实不懂文学,我们就知道写,我们感受到一些东西,用种种方法把它表达出来,人们把它命名为小说。

    2019-08-20详情
  • “山寨哪吒”,谁尴尬

    从本质上讲,电影衍生品行业靠的是内容赋能,由内容转化成情感,继而带动了消费者购买。所以,说到底还是“内容为王”,电影从业者只有努力创作出优秀的影视作品,依托优秀影视作品探索采取适宜的衍生品产销之道,如此方能顺理成章,事半功倍。

    2019-08-20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