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艺微评>文艺微评
  • 日韩观众是这样通过中国电影认知中国的

    4月3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在BTV北京时间网站举行2019年度“中国电影国际传播调研”线上发布会,公布了《日韩观众电影接触与偏好对其认知中国的影响——2019年度中国电影日韩地区传播调研报告》的研究成果,让人们得以从中获得诸多答案,也为中国电影反观和提升在东亚文化圈影响,从而更好地提升国际影响力提供重要参照。

    2020-04-10详情
  • 公共文化服务 线上“花繁似锦”

    “线下关门、线上开花”,公共文化服务为老百姓居家防疫抗疫的枯燥生活带来了心灵藉慰和文化滋养。

    2020-04-09详情
  • 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创造性

    艺术作为文化和人工产品,与社会文化语境深度交织,很难将艺术单纯地从社会语境中剥离出来,仅仅讨论其所具有的技术或者哲学上的意义。

    2020-04-08详情
  • 行云流水:舞蹈与书法美韵之比较

    舞蹈与书法在艺术的表现形式上虽然不同,但却同样是“行云流水”般的畅快淋漓。这就是艺术的本质,给人以美的感受和心灵的洗涤。

    2020-04-08详情
  • “永远的铭记——岭南英烈家书”线上朗读会启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和英烈褒扬的重要指示精神,广东省文化馆推出“永远的铭记——岭南英烈家书”线上朗读会系列活动。

    2020-04-08详情
  • 文化产业拥抱数字化转型

    线上文化领域涌现出许多新型业态,线上文化产业、线上公共文化服务等打开新空间,迎来新机遇,迈上新台阶。

    2020-04-02详情
  • AI写稿也有著作权

    将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备独创性的人工智能生成物认定为作品并进行著作权保护,符合著作权法激励创作的立法宗旨,有利于激励人们主动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创作,也有益于人工智能产业的良性发展。

    2020-03-31详情
  • 以艺术振奋精神——文艺工作者投身战“疫”

    中国文联团结引领广大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携手并肩、各展所长,倾情投身抗击疫情的主题文艺创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2020-03-28详情
  • 职场剧,亟需强化伦理精神

    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价值取向,永远都应是文艺创作与实践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2020-03-26详情
  • 感受战疫中语言的力量

    战疫中一句句动人的言语,潜移默化地鼓舞着人心,有力宣告一种信念:心手相牵,共跨万水千山

    2020-03-24详情
  • 文艺战线创新服务模式积极抗击疫情

    云端文艺进万家,打开惠民新思路。抗击疫情,中国文艺不缺席!

    2020-03-23详情
  • “画照片”:公共事件艺术创作的照片逻辑

    战“疫”时期的艺术创作是一面镜子,“画照片”只是一个闪现其中的隐喻,隐喻着绘画和摄影在当代语境下新的暧昧关系,更折射出艺术家乃至摄影家们在这次疫情“大考”之下的价值选择。

    2020-03-20详情
  • 文艺志愿者:服务用心 温暖人心

    服务用心,艺术入心,方能暖心。点赞所有文艺志愿者,通过网络“到人民中去”,也带去属于春天的气息。

    2020-03-20详情
  • 文艺志愿服务点亮百姓生活

    疫情期间,当“宅”成为生活常态,一批文艺家和文艺工作者通过网络直播、短视频等方式开设的线上公益课,不仅为遭受疫情的人们送去心灵的抚慰,也吸引了大量网友关注。

    2020-03-13详情
  • 艺术不能袖手旁观(潘丰泉)

    在全国上下共击瘟疫彰显中华民族素有伟大情怀的此刻,各省市艺术家不约而同地寄情笔下画意。

    2020-03-12详情
  • 在疫情防控中提高公众新媒体素养

    必须加倍重视新媒体语境下文化素养的提升,让公众在众声喧嚣的新媒体时代认识大势、把握大局,坚持文化自信,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2020-03-10详情
  • “三个快速转向”助力文艺行业复工复产

    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让文艺行业受到严重影响。在此困境下,文艺行业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在“三个快速转向”中实现复工复产。

    2020-03-10详情
  • 艺术上云端,魅力新体验

    借助于云技术,线下的艺术活动(包括创作、交流、互动)可以直接搬到网上,艺术家与观众可以在一个虚拟的世界里进行交流,从而开拓出全新的艺术空间。

    2020-03-06详情
  • 从“赤子之心”看中国美学

    作为跨学科概念和术语,“赤子之心”生发于老子、庄子和孟子的思想体系当中,在中国美学和文学的发展当中生生不息,并启迪着当今美学与文化的走向。

    2020-03-04详情
  • 面对疫情——信息时代的共情问题

    共情,是信息产生温度的内在机制。做好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乃至日常网络中的共情引导工作,意义重大。

    2020-03-03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