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范围内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各行各业。特别是高度依赖人集聚消费的电影、演艺、KTV等文艺行业更是首当其冲,造成了短期压力和长远影响,给文艺行业加快供给侧改革带来了极大挑战。
早在2月底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同志就表示,要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积极扩大国内有效需求,促进消费回补和潜力释放。国家促进消费的一系列有力举措,无疑也将为疫情下的文艺消费市场带来重大机遇,而疫情之下的文艺供给侧也将有所变化。
《信心》(宣传画),潘鲁生 张培源,2020年2月10日(来源:“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微信公号)
“艺”不容辞,文艺有担当
突如其来的这场疫情,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一次严峻挑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措施迎击疫情,其中很多措施都超出了《国际卫生条例》的要求和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以中国速度日以继夜抢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用中国力量众志成城阻止疫情的进一步蔓延,中国和中国人民经受住了考验,用自己的努力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认可。世界卫生组织多次高度赞赏中国的负责任态度,充分肯定中国采取的果断措施,对中国战胜疫情充满信心。因此,对于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来说,要“艺”不容辞,以能融入世界的文艺形式反映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在抗疫中的责任担当和牺牲奉献,维护中国抗疫的良好形象,反映在共同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世界有关国家向中国人民伸出的援手和善意,使中国同各国之间的友谊和信任得到加强和深化,不断为推进“一带一路”倡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赢得良好的世界环境和国际支持。
“艺”口同声,讲好中国抗疫故事
重担不挑人,疫情是命令。这场针对新冠病毒的阻击战注定是一场大仗、苦仗、硬仗,疫情防控是一场不容有失的全民战役,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同样是一场时代大考。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艺”口同声,以文艺话语,以各民族都能听懂的文艺形式,讲好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积淀下来的应对生死严峻挑战的智慧故事;讲好一批批奋战“疫”线的“最美逆行者”和全国千千万万“白衣战士”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的无畏故事;讲好以令世人赞叹的“中国速度”建成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和全国科技工作者攻关特效药的科技故事;讲好人民解放军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冲锋在第一线,战斗在最前沿,奋战在没有硝烟战场上的战斗故事;讲好9000万中国共产党员冲锋在前、联防联控的忠诚故事;讲好14亿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守望相助的大爱故事;讲好无数老百姓捐款捐物、无私奉献的爱心故事……抗疫故事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注入了更为丰富厚重、生动深刻的内涵。讲好这些中国抗疫的感人故事,既能及时传达好党的最坚强声音,及时反映好“疫”线奋战的最真实声音,及时表达好人民群众的最关切声音,又能展现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同舟共济的精神风貌,在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同时,讲出新时代的中国力量和中国形象。对此,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责无旁贷,要为人民而述、为民族而作、为胜利而画,把全国人民防疫抗疫史诗般的好故事,生动地讲述给历史、讲述给后人、讲述给世界、讲述给全人类。
“艺”马当先,凝聚中国力量
多难兴邦,汇聚力量。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不畏艰难的强大民族,伟大的中国人民从来就不曾在大灾大难面前低过头。打赢这场战“疫”成为举国上下的第一要事,也激发出全国文艺工作者的无数灵感和无穷力量。非常时期,尽非常之责,文艺工作者无法像“白衣战士”那样直接参与救死扶伤,但可以通过文学、美术、音乐、书法、曲艺、摄影等艺术表现形式,积极投入抗击疫情的各种题材的创作中去,记录下中国人民那一幕幕不屈抗争、与时间赛跑、和病魔较量的生动画面,让人们看到信心、决心、奉献、责任和希望,汇聚防疫抗疫正能量。创作这些文艺精品,要展示信心决心、讴歌最美逆行者、传递祝愿与祝福、抒发感恩感怀、凝聚抗疫力量,在为中国加油的同时,谱写出全国人民英勇、团结、万众一心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的雄壮抗疫交响曲,用有温度的艺术凝聚起血脉相连、共克时艰的强大精神力量,筑就共同抗击疫情的“精神长城”,彰显出党中央一声令下,中国人民汇聚起的磅礴的抗疫力量。
3月17日,武汉高铁站执勤的特警向有序返乡的湖南援鄂医疗队,河南援鄂医疗队队员敬礼送别。薄高鹏 摄(来源:“中国摄影家协会网”微信公号)
“艺”生坚守,抒写时代情怀
疫情要防控,正本须清源,要找到治本之策。健康是人民群众共同的美好追求,而文艺是最能够深入人心、感染大众的精神供给。全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艺”生坚守,以文艺情怀,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各种文艺形式,紧扣国人日常生活背景,坚持不懈地开展与民生相关的各类主题文艺活动,倡导健康中国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让文艺的人民性发挥最实在、最根本、最长久的社会价值,广大文艺工作者的自身价值也可由此得到最直接、最理想、最有温度的体现。
珞珈山上,樱花已经盛放;东湖之畔,春风吹绿柳条;神州大地,城市车水马龙,乡村绿意盎然,中国正在恢复往日的生机与活力。随着疫情防控日益进入“常态化”,文艺工作者要及时捕捉人民的精神需求,满怀信心与希望,因时制宜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为多样、优质的文艺服务,帮助广大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涵养积极乐观的心态,迎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
(作者:赖赋春,江西省赣州市评协常务理事、信丰县文联主席)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