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结合”既强调了中华文明的历史性和连续性,明确了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演绎背后必须坚持的文明肌理,也正视了中华文化的时代性,指引文艺工作推动多元、创新的文化互鉴,为对中华文明内在价值注入精神活力,创造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
这些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的高度,为赓续中华文脉注入固本培元、立根铸魂的思想力量,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学习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文艺的人民性”聚焦文艺精品、艺术高峰、艺术创新、思想素养、创作态度、文化传统以及文艺人才的培养等,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人民是文艺之母”的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命题,使之成为重构文艺本体论的辐辏。
与会专家学者深情回忆了朱寨的为文与为人,共同回顾了朱寨在当代文学研究、学科建设及文学创作等方面的成就。部分专家发来书面发言。现刊发仲呈祥、白烨、孟繁华、张德祥的发言。
作为连接理论和创作的纽带,文艺评论把理论话语“翻译”为评论语言,促使其抵达创作现场并发挥作用,又把创作成果和动态趋向提炼为理性思考,“反哺”理论建构,从而促进整个文艺事业沿着健康方向发展。
建立中国文艺的新时代话语体系,是时代的需要、民族复兴的必要,是文艺工作者的重要任务,这有利于在与世界优秀文化艺术的融会贯通中彰显中华文明特色,在中华文化精神的熏陶中持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从而不断带动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的提升。
文化发展,从根本上说是一个国家发展的灵魂建设。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的实力之基,中国作为一种文明型国家,文化认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最广泛的国家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