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探索一种有效的方法去讲述这一历史,如何建构它的理论视域,如何厘清它的历史性和现代性以及中国性和世界性,并进而伸张出现代价值,就成为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朱志荣的美学专著《中国古代美学思想研究方法论》正是对如上问题的问答。
不管在方法和理论上怎样跨界,艺术史研究者一定要有能力对艺术作品的高下水准做出基本的判断,艺术研究的一些独特之处往往就蕴藏在对作品的专业解释之中。
“感物兴情”由于其自由自然的特征,是古今文学艺术创作都无法绕开的一种创作方式、一种审美体验范式,自然对当下的文学艺术创作仍有重要的意义。
感受力、阐释力、判断力这三种基本能力犹如文艺批评的三驾马车,不仅能为文艺批评这辆马车跑起来、跑得动提供基本动能,而且为其跑得好、跑得远提供永久动能。
繁荣当代文艺创作,正是需要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以时代精神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以更多优秀作品传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他以长达70年的学术生涯和广涉人文社科多领域的厚重成果,在绵延起伏、层峦叠嶂的中国现代学术山脉中,营构出一片巍然而深秀的峭壁峡谷,其间既有登高望远的开阔,又有曲径通幽的深邃。
我们希望这套书能带给大学生以充盈的精神滋养,培养他们的精神品格、道德修养、思想境界、审美水平和创造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新时代文艺理论建设及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关键就在于着力推进“两个结合”,才能不失本色、不丢底色、打造亮色,使新时代文艺理论更加富有成色。
本书是我国近几年来审美人类学领域研究重要成果组成部分,能够启发学者们对审美人类学前沿问题的关注,助力加快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理论体系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理论与评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既一脉相承,又阐发了新的思想观点,具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