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希望这套书能带给大学生以充盈的精神滋养,培养他们的精神品格、道德修养、思想境界、审美水平和创造能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新时代文艺理论建设及话语体系构建过程中,关键就在于着力推进“两个结合”,才能不失本色、不丢底色、打造亮色,使新时代文艺理论更加富有成色。
本书是我国近几年来审美人类学领域研究重要成果组成部分,能够启发学者们对审美人类学前沿问题的关注,助力加快中国式审美现代性理论体系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理论与评论工作的重要论述,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既一脉相承,又阐发了新的思想观点,具有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创新性特点。
该书以百年大历史视野去重构海外华人学者的中国文论研究,历时地和共时地勾勒出百年来海外华人学者在中国文学和电影等多个艺术门类中的理论建构景观
站在文化自信、文化自觉的角度看待中华传统文论,坚持守正创新,贯通古今,让传统文论在“两个结合”的指引下焕发出当代活力,并使之成为现代文化的组成因素,是我们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课题。
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从古至今一以贯之,这是中华民族值得世界人民尊重的传统美德,也是植根于中华民族集体无意识深处的人性美和民族精神正能量的外在表现。
中国式现代化既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充满朝气的火热现场和丰富生动的题材选择,也为文学艺术理论敞开了思想认知的八面来风和守正创新的无限空间,使中国文艺更加具有鲜明而独特的新时代特质和现代化内涵。
民族文艺将如何以火热的激情和自觉的责任担当投入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宏伟事业,以对真善美的不倦寻求,讲述中国各民族故事、讴歌中国式英雄、塑造中国可亲可爱的美好形象,是摆在每一个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的民族文艺家面前的不容回避的艺术课题。
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在打通中西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基础上,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
以艺术形象展示国家形象,通过艺术感染力,在有形无形中润物于无声、通情于无形、达理于无言,正是新时代中国文艺的职责所在,也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使命的题中应有之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