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充分明辨文艺工作者与人民的鱼水关系,和人民打成一片,才能使一个艺术家抑或一名文艺工作者在懂得谦逊、远离狂妄的同时,创作出真正顺应时代要求、呼应人民需求的好作品来。
国产动漫、游戏在借助海外经验提升自身技术制作水准的同时,如何不是把中国仅仅作为元素,而是真正具有整体风格和文化内涵,都需要我们真正处理好文化自信与国际传播的关系。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民间文艺,应关注民间文艺的人民性,重塑民间文艺的当代性,发挥民间艺人的主体性,提升民间艺人的获得感,让民间文艺在中华大地的土壤上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长久地守护人民大众的精神世界。
作为文艺战线上的一名战士,更需要紧贴时代脉搏、增强精神力量、抒写时代之声,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奋发有为。
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在京召开,专家学者紧紧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结合文艺理论研究、文艺创作实践和文联工作实际,开展学习研讨。
由中国文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中国文联理论研究室、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艺术报社、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承办的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重要论述理论研讨会,11月5日至6日在京召开。
我们要坚决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评论工作的指示精神办事,努力改变文艺批评褒贬甄别功能弱化、缺乏战斗力和说服力的状况,为创造出更多更好的文艺作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发展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2000年,作者出版30万字的《中国美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出版45万字的《中国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年来,随着时间的绵延,该书的字数呈梯度递增,研究的内容和领域不断拓展,由此使作者的中国美学史研究始终占据该领域的前沿阵地,引领最新的研究向度。
文艺同人民的关系不仅是鱼与水的关系,而且是源与流的关系,由此而决定了文艺一旦离开人民就不仅会枯槁,而且会绝生。
“意象化”是中国古代文艺批评领域相关风格品评所采用的主要批评方法之一,代表了古人认识理解风格的独特视角和审美情趣,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以艺术学理论学科为出发点,考察分析历代“意象化”风格品评的理论文献,将其基本特征概括为喻象性、虚拟性、审美性、主体性及程式性。
如今,“工匠精神”被提升至国事策略,甫一问世便被国人珍视和频频提及,并成为工业化、商品化生产时对从业者道德发出的忠告和要求。于是,古为今用具有了鲜明的现实意义,它是对古代工匠技艺及工匠文化传承的一项落实,秉承极致、求精务实的“工匠精神”是推动全社会良性发展的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