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的、历史的、人民的和艺术的这几重标准,是新时代文艺批评的最核心的层面,也可以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文艺观的基本准则。
党的二十大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它必然鼓舞我国文艺理论工作者进一步为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中国化时代化、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作出新的努力。
进入新时代,越来越多文艺工作者怀抱对人民的深厚情感,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把艺术创造向着亿万人民的伟大奋斗敞开,向着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敞开,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功夫提升艺术创造高度,向文艺高峰迈进。
党团结带领人民奋进新的征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一条马克思主义重要政治立场、思想原则和工作方法,需要我们全面学习、深刻领悟、准确把握和贯彻到底。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为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建设具有深厚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党的文艺宣传者多来自社会底层,根植于人民群众的广大沃土,还有着革命理想主义精神世界,当然也有着伟大的信仰和自然质朴的情怀,所以,才能使文艺具有巨大的感召力和长久的艺术生命力。
广大文艺工作者要继续坚定不移地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为指引,守正创新、锐意进取,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为实现文化强国目标、民族复兴伟业挥洒汗水、智慧和才情。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时代性论述,以古今中外优秀的文艺理论作为重要滋养,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文艺实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观对文艺与时代的规律性认识,彰显了鲜明的创新品质和实践特性。
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需要进行系统性反思和批评,并对该时期的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的历史经验和未来发展进行长时段观察和评估,通过学科交叉性的理论构建,创造新时代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新范式
让我们相信,在每一时刻都有不可计数的信息沿着光纤飞奔的当今世界,阅读依旧没有成为人类颓败的嗜好;让我们共同赞美和热爱阅读,敬仰那些不断擦亮我们心灵的智慧之书,它会使精神欢愉,使灵魂有光,使天地温暖,使生命芬芳。
文化自信是当代中国文艺工作者必备的职业道德素养,它要求依托中华历史自觉,对中华文化传统及其丰厚资源持有充分信心,对中华文化价值的创造性和影响力葆有高度信心,并且自觉地让自己创作的作品成为坚定观众以及自己的文化自信的强有力的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不可逆转,时代为文艺繁荣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舞台,广大文艺工作者应自觉承担历史使命,以火热的激情回应火热的时代,勇于创新、积极进取,以丰硕的创作成果,丰富中华民族的精神史诗。
新时代文艺要坚定历史自信,继续弘扬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汲取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与百年党史智慧结晶,努力焕发强大生命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文明新路锻造出优秀的精神气质。
把中华文明的历史研究引向深入,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全党全国人民在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同时也理所当然地赋予了新时代的影视艺术创作以义不容辞的光荣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