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大舜》将上古圣贤大舜一生中若干关键节点以及与之相关的重要人物搬上舞台,仅仅通过两个小时就再现了他的百年人生,塑造了他勇于担当、爱民如子、大公无私、忠孝仁义的形象。
戏剧艺术是文化和文明的代表艺术,是人类生活的一面镜子。探索东西方戏剧的对话、碰撞、交融,我是深有体会的。回顾这段经历,可以证明文明是不冲突的,是和而不同,可以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的。
第七届乌镇戏剧节如约而至。戏剧与水乡,产生越来越奇妙的化学反应。水岸巷陌也是戏台,吃饭赏景间就能遇见各种形式的艺术。文化滋养着乌镇,乌镇也在挖掘、升级内涵,主动融入互联网时代,提供更前沿、多样的体验,让江南小镇不只有小桥流水。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专业于10月26日至27日举办“新旧剧论争的百年回响与戏剧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涉及全球视域中的中国戏剧,中国戏剧的现代化与民族化论争,媒介、技术与现代戏剧艺术,跨文化戏剧与戏剧人类学,戏剧研究与历史文化语境,戏剧影视学科建设前沿等问题。
影偶艺术登堂入室是其走近当代城市观众的重要标识,我们盼望有更多的剧目在城市中心的标志性剧场中绽放光彩,希望影偶艺术周能够不断壮大,在未来成为国际影偶艺术领域中风姿绰约的花朵。
由中国戏曲文化周组委会主办,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承办的“中国戏曲发展国际论坛暨新中国戏曲70年回顾与展演学术研讨会”10月6日至8日在北京园博园举行。
《司马迁》创作者不仅为我们塑造出了司马迁隐忍、苟活而又无比强悍的灵魂,还深入到了灵魂个体与个体的较量之中,来探究“这一个”灵魂的成因。
《碧血慈云》在艺术上尚有提升空间,但它所展现出的革命老区的文艺工作者面对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时“培根铸魂”“守正创新”的担当精神和使命意识值得充分肯定。
汉城先生的戏曲理论是一种能动的理论。他的理论不是静态的,不仅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而且紧密结合创作实践的发展,不断对已有的理论进行拓展和提升,因此,他的理论不只在“说明”实践,而且对实践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河北梆子现代戏《人民英雄纪念碑》,以别致的选材和观察视角,从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前后,与河北一个小山村石匠命运的牵连,构建起一个新鲜生动又荡气回肠的故事。
李白在剧中的这一精神历程,在中国古代文人中具有相当的典型性。在他们狂狷的人生形态里,常常怀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之大志。即便退而独善其身,也依然眷顾着社稷生民。
当代舞台,红色题材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艺术生命力,在激情昂扬的创作热潮中,涌现一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上乘之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70年,唱片、电影、广播、电视的发展起起落落,各有兴衰起伏,戏曲艺术与新兴媒体合作、互为发展的历程,也可窥见时代技术与审美的变化。
回望新中国戏剧70年,无论是经典剧目的薪火相传,还是新人新作的不断涌现,戏剧舞台始终回应中国社会的脉动,既深刻反映世态人情,反映时代风貌,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以其思想和艺术魅力奏响奋斗赞歌,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