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全国舞台艺术创作活跃,各地艺术院团、演出机构创演了不少优秀剧目。年终岁末,我们特邀请多位专家、创作者、剧评人对2018年戏剧作品进行盘点,从中选出优秀的代表作,以飨读者。
改革开放的春风,为戏剧艺术注入了青春的活力,一大批在“文革”期间遭受迫害的著名戏剧艺术家复出舞台,京剧传统戏重见天日,但更多的新戏以其深刻的内涵、新颖的舞台呈现以及演员精彩的表演征服了观众,成为新的戏剧精品和保留剧目。
《四叶草》以一种恬静、舒缓的轻喜剧手法,通过单身女编剧王思语创作话剧《四叶草》这一线索,将其与周遭三个不同的家庭巧妙地连接起来,唱响了一曲普通人追寻幸福生活的动人组歌。
走出单一的演出模式,走出习惯的会演模式,让中国昆山真正成为中国百戏的欢乐场、竞技场、幸福场,进而年年岁岁吸引全国戏曲乃至全世界戏剧人的目光。
北京市文化局日前在京举办了现实题材舞台艺术作品创作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从参与本次展演的剧目聊开去,就目前现实题材舞台艺术创作取得的成绩、面临的问题等进行了探讨。
陕西人民艺术剧院把路遥的呕心沥血之作《平凡的世界》搬上了舞台,彰显了中国西部特色的诗意现实主义话剧艺术的强大生命力和感人魅力。
从最初的原版剧目打包引进,到更为深入的版权合作,再到如今充分利用海内外成熟的技术和创意资源,打造本土原创IP——这背后更是版权购买、文艺创作生产合作的能量升级。
石小梅是昆曲表演艺术家,师从沈传芷、周传瑛、俞振飞,是第五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第八届文华表演奖获得者、首届江苏省政府紫金文化荣誉奖章获得者。
与国内诸多落户大城市的戏剧节(展)相比,依托已有1300年历史、具有独特自然环境与人文景观的乌镇而生的戏剧节走到第六个年头,愈发凸显出它的独特与重要。
著名剧作家、都市新淮剧《武训先生》编剧罗怀臻在“当信仰成为生活方式——从淮剧《武训先生》的创作谈地域文化的再乡土化”的主题讲座中为北大学子铺开了一幅“关于信仰”、“关于武训”、“关于都市新淮剧”、“关于再乡土化”的人文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