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49到2019,新中国的历史走过了70年。伴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壮大、繁荣、发展,新中国的话剧事业在现代化、民族化的道路上开拓进取,不断创造出新的成绩。
日前,大型历史情景剧《回道张掖》在甘肃张掖丹霞口旅游度假小镇正式公演,补齐了张掖旅游无常态化演艺剧目的短板,标志着张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进入新阶段。
欧阳予倩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全面的,在话剧、戏曲、电影、舞蹈、戏剧教育等领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除了他之外,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取得类似的成绩。
《我们是秦俑》(杨硕编剧、廖伟导演、钟浩总导演)是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由西安演艺集团旗下的西安儿童艺术剧院创排演出的儿童剧,它就地取材,以西安人演西安事,它在第九届中国儿童戏剧节上一出现,就把首都的小观众们带入一个不一样的戏剧情境,让他们进入梦幻般交叠出现的历史时空,在复活的历史画卷中感受祖国文化的悠久、丰富和璀璨。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出台了《曲艺传承发展计划》,对曲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做了专项部署。《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为曲艺发展带来了哪些政策支持?过去在茶楼酒肆、街头巷尾常能见到的曲艺表演,今天状况如何?怎样让青年一代接受曲艺、喜爱曲艺?带着这些问题,光明日报、光明网于日前举办“传承中华文脉增强文化自信”座谈会,邀请学界与业界代表齐聚一堂,畅谈曲艺传承与弘扬。本版专访部分参会专家,并为您呈现其他专家的感受与建言。
2019年7月至8月,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2019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以下简称百戏盛典)在江苏昆山举办。展演期间,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邀请了多位戏曲界专家学者前往昆山观摩,并召开专家研讨会。本报刊登部分专家学者的评论与发言,以飨读者。
一封绝笔《与妻书》,危崖惊涛般夹峙着一段旷世爱情故事。这封书信,就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的林觉民于1911年4月24日参加起义前夕写给妻子陈意映的信。锡剧《卿卿如晤》正是取材于此,以“缔婚”“盼归”“取义”“诀别”四场戏来演绎故事,形式上暗合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体例。
大型室内情景马剧《蒙古马》在人与马、人与人、马与马或场面大气磅礴、或情感细致入微的视听感受中,将马背民族历时态与共时态的生活场景、战争场景、梦幻场景诗意地呈现了出来。
评剧新版《刘胡兰》的可贵之处,是完全按照戏曲艺术的规律,在故事情节的铺陈和人物塑造上,体现出“立主脑,减头绪”的编剧法则,从一开始就设置了一个解放战争时期的农村典型环境
本文对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上参评第十六届文华大奖的7部话剧进行了概括与研究。对其思想倾向、题材开掘、形象塑造、艺术特点进行综合评议,指出这一届话剧演出的总体水平高出以往。无论是表现历史题材还是当代科技,无论是塑造军人、农民还是知识分子,都体现出立足当代、关注现实、扎根人民的鲜明立意,在创作手法上出现了艺术与科技融合的趋势,追求舞台艺术效果的完整、统一、和谐、一致。两部获奖艺术作品《谷文昌》《柳青》艺术品相良好,具有经典潜质,显示了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趋势。此文对于当今话剧创作当中所存在的问题和艺术上的不足,也进行了分析与阐释。
京剧《锁麟囊》是一部生动有趣又发人深省的剧目,故事歌颂仗义助人的行为,没有脱离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常表达的善恶相报的朴素伦理道德观
从2009年首演至今,话剧《简·爱》已演出了十多轮、上百场,但灵动的舞台语汇、原汁原味的诗意台词、刻骨入神的表演,让这部经典爱情名著再次撞击观众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