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
  • 昆曲继承发展的丰沃土壤

    世界上,戏剧的兴起,中国并非最早,但以戏剧的完整形式保留至今、历600余年传演不衰者,其唯昆曲乎!

    2017-07-05详情
  • 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

    实施戏曲艺术人才培养“千人计划”,这是国家振兴戏曲事业的重要战略,是国家政策向戏曲教育核心领域纵深延伸的引领性事件。

    2017-06-26详情
  • 戏曲评论还应引导观众欣赏戏曲形式之美

      与戏剧评论以及文学评论一样,戏曲评论作为一种特殊的附着在某种艺术、文学形式之上的评论文体,同样承担解读戏曲作品、引导观众欣赏与

    2017-04-19详情
  • 丢了武戏,京剧是不健全的

    “京剧的衰亡就是从武戏开始。 ”

    2017-04-12详情
  • 戏曲传统的电影移植与现代表达

      中国电影自诞生之时便与戏曲水乳交融。戏曲大幅度聚合诗、书、琴、画、舞、乐等艺术元素,成为古典审美意趣的综合结晶和民族传统艺术的

    2017-03-28详情
  • 昆曲国际化探索:“移步”而不能“换形”

    昆曲国际化探索:移步而不能换形——以昆曲《邯郸梦》《当德彪西遇上杜丽娘》等为例  去年是明代戏曲家汤显祖和英国戏剧家莎士比亚逝世40

    2017-03-20详情
  • 管尔东:戏曲评价机制的现状及其完善途径

      受众的反馈与评价既是完成创作的重要环节,也能直接激励相关从业者,左右艺术发展的方向,因此,完善评价机制对于营造良好的文艺生态而

    2017-03-10详情
  • 魏海敏:京剧在现实与非现实之间

    魏海敏在京剧《贵妃醉酒》中饰杨贵妃 廖震環 摄  作为梅葆玖的开门大弟子,台湾京剧表演艺术家魏海敏选择在清明时节在国家大剧院演出她

    2017-03-03详情
  • 罗怀臻:传统戏曲百年来的三次转型和当代转化

    传统戏曲百年来的三次转型和当代转化  主讲人:罗怀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市剧本创作中心艺术总监,上海戏剧学院教授)罗怀臻  

    2017-03-03详情
  • 戏曲改良:媒体策略与启蒙困境

      【内容提要】戏曲因其巨大的传播优势,在从清末到五四的启蒙运动中皆备受关注。对于戏曲改良的歧见,自清末至五四,也逐渐演变成两种不

    2017-03-02详情
  • 戏曲音乐如何重生

      中国戏曲具有悠久历史、独特魅力和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中华民族艺术创造的经典,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要代表和象征,是中华文化贡

    2017-02-09详情
  • 戏曲动漫:拓展戏曲传播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各级政府、民间团体、戏曲艺术家、研究者等在戏曲振兴的途径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寻求振兴戏曲的有效方略,并投入大量人力、

    2017-02-08详情
  • 前海之“前”与学派之“派”

      在20世纪的戏曲研究领域,前海学派是唯一被学界提出的具有学派意义的学术群体。所谓前海学派,指的是以张庚、郭汉城先生为代表的中国艺

    2017-02-07详情
  • 对京剧流派和表演艺术的思考

    张君秋(左)主演《望江亭》马连良(右)主演《赵氏孤儿》  在谈及京剧表演的时候,常听业内人士说这下儿是某某的,意思是在塑造某一人物形象

    2017-01-12详情
  • 程腔张韵与戏曲流派的创新与发展

      11月13日, 由张火丁主演的国戏版现代京剧《江姐》在国家大剧院演出。18日,中国戏曲学院举办程腔张韵与戏曲流派的创新与发展——张火

    2016-12-27详情
  • 网络时代的戏曲走向——第七届王国维戏曲论文奖学术研讨会发言摘要

      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浙江省文化厅、浙江省文联、海宁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七届王国维论文奖颁奖典礼暨网络时代的戏曲走向学术研讨会近

    2016-12-22详情
  • 小剧场戏剧怎成大气候?

      小剧场戏剧怎成大气候?  ——小剧场戏剧研讨会综述  当下北京的小剧场戏剧创作处于什么状态?在生存与发展中,小剧场戏剧遇到了哪些

    2016-11-23详情
  • 田本相:中国话剧是怎样炼成的

     任何一种艺术在其发展中,一是离不开理论的建树,二是离不开历史的研究。基于这样的信念,我于离休之后决心主编《中国话剧艺术史》(九卷本)。

    2016-11-09详情
  • 发现郑正秋:1910-1912郑正秋的剧评实践及其意义

    郑正秋通过拒绝外稿的方式,使其主持的剧评专栏事实上成为他的个人专栏,成为职业剧评的滥觞。郑氏虽然很少言及其剧评理念,但他在剧评实践中显露出来的“立公平之言”剧评原则、“社会教育”与“雅俗共赏”并重的剧评立场,远超同时代的剧评家。尤其是郑正秋对剧评“一致性”的强调,显露出其建构自身剧评体系的理论自觉,对推动传统剧评的现代发展意义重大

    2016-10-31详情
  • 亟待拯救的湖南花鼓戏

      湖南花鼓戏是湖南民间小戏的总称,在清代中叶兴起并迅速发展,由简单的对子花鼓发展到一丑一生一旦的三小戏,至今已成为多行当、多声腔

    2016-10-28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