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中国文艺评论》>艺海杂谈
  • 略论中国戏曲的传神特征及实现方式(张伯昭)

    一  在古代西方,诗是纯文学的总称。直到黑格尔生活的18至19世纪,还是认为诗应包括史诗、抒情诗和戏剧体诗。然而,戏剧体诗虽说是史

    2018-03-02详情
  • “宫斗”题材电视剧的文化阐释(孟梅)

      宫斗剧这一概念目前在学界尚无明确的界定。顾名思义,宫斗题材电视剧应该指的是呈现宫廷斗争的电视剧。但是从2004年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

    2018-03-02详情
  • 1950至1970年代台湾社会剧的拓展与丰富(胡星亮)

      社会剧是1950至1970年代台湾剧坛常见的三大话剧类型之一,是指那些描写当时当地台湾社会人生的戏剧作品。  1950至1970年代台湾当局的

    2018-03-02详情
  • 中国当代长篇小说的审美叙事流变与新时代的使命(张丽军 田振华)

      长篇小说是时间的艺术。巴赫金说过:长篇小说——是惟一在形成中的体裁,因此,它更为深刻、本质、敏感和迅速地反映现实生活本身的形成

    2018-03-02详情
  • 试论抗战大后方音乐潮的兴起及其历史文化特点(余晓夕)

    全面抗战时期,中国西南大后方出现过一次蓬勃的音乐潮。这是在左翼音乐工作者主导下的新音乐运动,抗日救亡始终是它的主旋律。本文主要以重庆、昆明这两个文化中心为例,论述此一音乐潮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文化特点。

    2018-02-06详情
  • 作为新型艺术形态的电子游戏:科技、审美与跨界(李国强、宋巧玲)

    电子游戏作为“第九艺术”,是文艺和科技相融合的产物。相较于传统文艺形态,电子游戏开发创作过程、欣赏价值,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围绕电子游戏形成的跨界性,既代表了文艺创作和审美的新趋势,更体现了文艺与社会生活的新融合。本文结合影响力巨大的三国IP,探讨电子游戏作品开发的科技性、审美特征以及跨界性。

    2018-02-05详情
  • 从琼瑶小说到网络言情小说(周文萍)

    网络言情小说深受琼瑶小说影响,具有爱情至上神圣化、人物完美理想化、故事传奇虐恋化、氛围古典唯美化等琼瑶小说常见的特征。依此模式,网络言情小说为读者编织出了一个个唯美浪漫的爱情传奇。此类小说能够广受欢迎,不仅因为他们满足了部分读者心中的“玛丽苏”情结,更在于它们继承了中国文学的爱情叙事传统,在当代社会中将中华民族对于美好爱情的向往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体现了中国文化对“尽善尽美”的审美追求。只要人们对于美好爱情的追求不曾改变,它们便会生生世世以不同的方式出现在人们面前。

    2018-02-05详情
  • 以《收获》中篇小说排行榜(专家榜)为中心的考察:互看与重构(王一梅)

    《收获》杂志在创刊六十周年之际首次推出了文学排行榜。其中的2016年《收获》中篇小说排行榜(专家榜)不仅是对本年度中篇小说创作的一次梳理,也是一次对中篇小说这种文体的考察。本文从“互看”与“重构”这两个角度出发,分析“专家榜”所反映的当下中篇小说创作趋势,以及文学排行榜对创作的引导意义。

    2018-02-05详情
  • 新编历史剧创作的困境与出路(吴韩娴)

    本文以新时期福建历史剧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肯定成就和总结现状的基础上正视困难,提出回归优秀传统、建立编剧保障制度、创造理想批评环境等重要对策,希望为戏曲的历史题材创作带来新的启发。

    2018-02-05详情
  • 小说与非虚构的混融及其文体创新意义(李朝全)

    小说与纪实、虚构与非虚构的交织混用,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传统。在古代史传、神话、小说等作品中都鲜明地体现出了这种混融的特点。现代意义上的报告文学作品也包含了许多可然性、或然性的想象甚至是虚构内容。近年来引起轰动和广泛好评的许多所谓非虚构作品或小说都杂糅了虚构与非虚构的手法。小说(虚构)与非虚构的相互渗透与交合,可能带来文学创作手法、创作观念和文体上的一次刷新。

    2018-02-05详情
  • 儿童绘本改编影片的造型特点(卢雪菲)

    当下我国大学专业教育中漫画专业和动画专业日益发展,但绘本创作的专业人才培养却显得十分薄弱,很少有大学或者公司有独立的绘本创作工作室。国内目前大量出版引进国外经典绘本,能够根据绘本来改编的儿童片却凤毛麟角。当今儿童电影创作需要重视对优秀绘本元素的运用。

    2018-01-17详情
  • 动画审美的人文情怀与诗意追求(刘洋、刘文斌)

    在表演艺术中,动画以绘画的形式,展现的表演之美、角色设计之美以及“美”“丑”观,是人类对人生与社会的哲学领悟,是生命与理想的追求。动画不同于戏剧、影视作品中对人类日常生活中言谈举止和喜怒哀乐的艺术表达,释放了一种特有的人类内心世界之美。动画角色设计中对生活的现实性与艺术的典型性的升华,对“美”与“丑”的辨析,是完善和构建民族精神与现代美学的一种特殊语境,也是动画审美的艺术精神的体现。

    2018-01-17详情
  • 互联网时代中国动画电影的文化与美学(饶曙光、常伶俐)

    纵观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国产动画电影一直在解构中学习,在模仿中成长,在创新中发展。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创新,需要国产动画界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国动画电影需要更加积极借鉴国外动画电影,特别是美国、日本动画电影发展的产业经验,更加主动传承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展现中华美学精神和美学风范,才能有效推动中国动画电影从大国到强国的历史性转变。

    2018-01-17详情
  • 媒介融合中“70后”诗人的历史焦虑(何光顺)

    “70后”诗人的作品共同体现出一种植根于传统媒体与现代新媒体融合中的特殊历史境遇及渗透其中的深沉历史焦虑。

    2017-11-23详情
  • 媒介融合下的话语权焦虑与文艺人民性新变(白浩)

    媒介融合这一现象背后的实质,是媒介间新媒体扩张,传统媒体在危机中嫁接借势。原有的“文化事业”逻辑面临向“文化产业”逻辑转型的挑战。媒介融合态势下,原有的媒介隔离保护与垄断专利被打破,各类型媒介面临同一平台下的媒介选择优先权竞争,新媒体成为第一选择,而传统纸媒则成为第三选择。

    2017-11-23详情
  • 媒介融合对影视评论的多重影响(戴清)

    我们要充分利用媒介融合生态给影视评论提供的新的增长空间,提高评论的覆盖率,提升多样化文化产品在年轻受众群体的传播到达率;努力加强国家影视机构的创作制作能力,提升传统媒体的传播影响力,强化主流影视评奖的鼓励引领机制。

    2017-11-23详情
  • 互联网时代文艺评论的学术宽容与自律(李超德)

    互联网的传播与表达通常具有随意性和及时性,这就突显出个人文化品德的重要性。讲究学术自律,不代表消除学术平等,文艺评论表达的多样性还应该尊重。进入互联网时代,如果我们仍然用评判“足球”的规则,来评判“橄榄球”,必将是南辕北辙,不知所以然。

    2017-11-23详情
  • 从《长江图》看我国艺术电影的宣发困境(张锐、窦方琦)

    我国电影市场在2015年增速达到了48%,尽管2016年增速放缓,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电影的发展前景已经十分广阔。艺术电影作为电影市场发展的引领者和重要引擎,其发展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也需要广大电影从业者的不懈努力,不断用优质的电影内容培养观众的观影习惯,提升观众的电影审美水准,最终才能真正留住观众。

    2017-10-09详情
  • 产业化语境下中国艺术电影的生存策略(宋维才)

    电影艺术、电影文化的发展不可能脱离市场,但也应该援引文化例外的理念,营造一个优先发展的环境。

    2017-10-09详情
  • “互联网+”时代摄影的产业模式及特征

    内容摘要:互联网+时代是以互联网为支撑,数字为依托的动态、开放的社会形态和系统。数字与网络技术推动传统摄影急骤变化,摄影产业化初具

    2017-04-21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