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十七年文学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成为很多研究者关注的对象,但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却并没有留下很多值得关注的经典。本文试图通过对十七年时期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状况的梳理,尤其以柳青长篇小说《创业史》为例,对当时农村题材小说创作的思想理论资源和问题进行辨析,寻找十七年时期为什么没有出现具有持久影响力的作品的原因。
厉彦林的乡情散文从赤脚和布鞋的文学意象出发,以写实的真情感动着读者,富有新时代的气息,他的散文“赤脚走在大地上”,“赤脚”成为他的散文的艺术出发地,也成为他的艺术散文的鲜明特质。
本文论述了“水墨”和“中国画”这两个概念的缘起由来,进而指出了“都市水墨”这一提法产生的时代文化背景,揭示了中国当代都市文明和文化的高度发展是“都市水墨”创作的现实根源,评析了“风景这边独好——都市水墨展”的艺术成就。
荀派艺术融青衣、花旦于一炉,唱做俱佳,会戏无数,坚持写意,重视生活。其传承者孙毓敏不仅忠实继承,更大胆创新,不仅戏演得好,且人教得好,为再传弟子及后来者面对新世纪的再起航留下极为可贵的可资效法与再创造的蓝本与教材。本文重点剖析了孙毓敏及其再传弟子演出的《红娘》《勘玉钏》《金玉奴》《杜十娘》《痴梦》《马前泼水》《陈三两》等荀派优秀剧目,进一步分析探讨荀派艺术的风神与魅力。
本文梳理了中国流行音乐作品与民族音乐资源的运用和成效,以具体作品和音乐家为例,分析了中国音乐走向世界性舞台参与世界文化潮流塑造的可能与路径,提出中国流行音乐在走向世界的进程中应提高文化自信,确立文化坐标,在不同的题材中选择创作方向等。
从中可以看出,网络文学的“游戏性”是由结构的具体性所决定的,这种游戏性与具体作品所属的类型密切相关,并不普适于所有的网络小说,也因此不能简单地由“网络性”和“文学性”推出。从中我们还可以看出,网络文学虽然鲜少以现实主义的方式“写实”,但它仍然可以以游戏式的抽象结构为中介与现实发生关系。
近年来,中国电影积极响应文化强国战略,在推进产业结构性调整的同时,不断深化电影供给侧改革,提质增效与升级换代成为实现电影强国建设的重要方法论。当下,中国电影新力量一方面聚焦质量提升,探求适应新时代语境的商业模式,满足新观众个性化、高级化、差异化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则大力完善电影工业化体系,提升工业化水平,建构电影工业标准及美学体系,推动我国电影产业链条、创作模式、理论批评、观众群体及传播方式等多层面的深刻变革。
面向新时代,国产军事题材电视剧的创作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变革创新,努力提高艺术质量。只有这样,才能持续出现更多精品佳作,既满足广大观众日益增长的审美娱乐需求,也进一步促进国产电视剧创作长足发展。为此,创作者应具有新视野,不断开拓题材领域;应具有新创意,在艺术上大胆进行创新探索;应努力塑造新形象,切实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由此才能更好地讲述中国故事,展现中国精神,使作品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当代工笔画的复兴是基于中国画的转型焦虑,画家所作的一种选择与因应。其间,围绕着《聊斋志异》与《山海经》两部经典,朱新昌在神话题材创作上所取得的成就尤其引人注目。他既无取以空洞单薄充简明醇至的疏懒画风,又反对以粗鄙化的人物造型求奇求新,以不脱浮世绘笔法的艳俗风格哗众取宠。在认真学习传统技法,广泛汲取民间艺术,包括西方表现主义绘画在内的多种养分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这种对中国画创作路径与未来发展的实验和探索,从某种意义上正可归入当今画坛酝酿中的“以意写形”的“新文人画”行列。
网络文学改变了当代文学的格局,也影响了民族文学的发展,少数民族网络文学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在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国族性”和“民族性”进行辨析的基础上,以有较高点击率并获纸质出版的网络小说《苗疆蛊事》为例,从叙事策略上分析网络文学在促进民族性大众化过程中的优势,并概括了当前少数民族网络文学的总体特征,以及这一新型民族文学样态的发展前景。
近年来公众号影评强势崛起,已经占据影评行业半壁江山,但繁荣背后也包含着困局和隐忧。影评公众号的成长伴随着“批评平台”向“媒介平台”的转型,“批评”和“媒介”的双重属性构成了公众号的运作困境,如何避免批评媒介的垄断化、坚持批评的主体性成为公众号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短平快”的写作要求,则构成了公众号影评写作上的困境。“短平快”正在改变影评的文体形态,并导致这一批评场域的“窄化”和“浅度化”。在电影产业化语境中,电影批评的实践对象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如何找到一种既符合批评“对象性”的批评原则,又能破解批评的产业伦理困境,这不但是一个批评议题,也是一个产业话题。
从林散之一生的书法创作实践上看,他最基本的书法美学思想显然来自于对传统书法美学的继承和把握,尤其王羲之为代表的传统帖学书法中呈现出来的书法美学思想对林散之的书法美学思想的确立与影响是决定性的,使他的书法呈现出“潇洒飘逸、古雅秀润、清新流丽”的书法审美格调与风格特色。林散之的书法具有典型的六朝以来的审美格调,浸润着六朝以来传统道家文化、玄学思想和佛家文化影响的痕迹,尤其六朝审美之风,成为其书法审美特色和风格特点的发源之处,林散之书法呈现出特有的山林气象、林下风度,根源即生发于兹。
作者由“金耀基书法作品展”及演讲剖析金耀基院士的人生三部曲,认为真性情加读书游历,使金先生以整个身心拥抱社会、拥抱自然,永远兴致勃勃,永远对世界抱有新鲜的、求知的、逞能的快感,峭拔秀劲又含千种风情的“金体书”,与笔下有情有识见令人击赏情感温文细腻的“金体文”灵魂相通,金先生进入了“人书俱老”“通会”“兼通”的境界。
英文话剧《宝川女》是留学英伦的中国学者熊式一在20世纪30年代面向西方观众而对传统戏曲《王宝钏》的创造性改写。这一跨文化的戏剧创作和传播译介实践,曾轰动英美剧坛,引起巨大的反响。熊式一及其话剧《宝川女》对当下戏剧创作、研究及教育的启示有三:其一,当代戏剧创作应在跨文化的视野和立场上,展开具有文化自觉的对话,实现传统素材面向现代文明的创意改写;其二,当代中国戏剧研究和教学应力避狭隘的功利主义思维;其三,“ 一带一路”背景中的中国当代戏剧教育应强调文化融通。
《北平以北》是一部中小成本的主旋律纪录影片。在我国红色文化建设层面,其发掘了诸多“平北抗战”新史料,从历时的角度对新旧史料进行较为系统的梳理,建构了一部“完整”的区域抗战史,丰富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历史版图的细节内涵,具有值得肯定的文化价值与学术意义。在艺术美学层面,其虽较多突破纪录创作美学的基本要律,且叙事结构存在失衡等问题,但这部作品依然可谓是思想导向正确、合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纪录影片。
文森特•梵高是19世纪后印象派绘画的主将,他的绘画艺术受到日本浮世绘的影响,带有浓郁的东方色彩。本文以梵高绘画艺术之“真”为切入点,通过层层推进的结构,从“本真”的美、本真的悟和回归本真的心三个方面,结合梵高的作品及其内心世界的变化轨迹,分析梵高作品的笔触、色彩、题材,探讨“真”在梵高绘画作品里的表现,以及梵高作品内部世界所具有的禅意。
论不同文化视阈中同名电影的人物塑造 ——以小说《嫌疑人X的献身》及中日韩同名电影为例 内容摘要:同一部小说,由于不同的导演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影市场的观察与思考 2016年,中国成为全球电影业产值排行第二的国家;2017年《战狼2》的票房一举突破56亿元,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