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书法学习而言,勤奋、刻苦是必要的前提,但仅有勤奋、刻苦是远远不够的,不仅要有方法,更要有方向。从大量的成功实践中可以看出,需要历史认知、学术认知和创作认知的综合,也就是要强化历史观、学术观和创作观。
作为书法家,在创作与学习中要去研究边界问题,要去关注边界问题,在理解古代经典、欣赏书法作品的时候要去切入问题的边界,在深入艺术家心灵深处的过程中要去运用边界的方法分析问题,我们才能不至于误判、错判而走上邪路。
这个时代很缺乏像夏老书法中所蕴含的学问、内敛,我们应该去学习、去继承。这就是我看到《夏承焘墨迹选》这本书后的最大感悟,一种文书结合、内敛平淡的书风带给我的高度震撼!
书法美育的普及已然成为十分迫切的课题,如何认识书法之美,当下书法教育有哪些突出问题,书法美育的普及有哪些可行路径……《中国文化报》美术文化周刊就相关话题采访了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一起来围观。
创新是艺术的灵魂。杨华在注重整体和谐的同时,还不断从魏晋小楷、南北朝碑帖以及唐人楷书元素中汲取营养,在技法上求得完美,注重笔法多变和藏露并用,又把自己的感悟融入其中,使其面貌出新、平易近人。
张维忠令小楷宽绰有余,以小见大,探索楷书结字内部之间映照关系之多元,赋予楷书因势造形、攲侧有度、大小任意、粗细随心、精巧厚重有别之奇趣,引人体味其生机盎然,神采飞扬,精神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