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作为“中国文化核心之核心”,乃数千年前先贤们的选择,它本身蕴含着诸多奇妙元素,也不断呼唤和提示我们,必须用科学的思维去发现和实践书法之美。
“雄浑”作为审美范畴走进书法艺术,得益于民族传统心理对艺术的辐射、引领和干预,因为任何一种审美思潮都会打上民族心理的深深烙印。
《黄州寒食诗帖》不仅是宋代大书法家苏轼个人书法生涯中最为精彩的代表作品之一,也是中国书法史尤其是行草书法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式的重要作品。
笔者作为十二届国展学术观察员和文字审读组监审委员,参与十二届国展评审工作,对作品中出现的繁简字、俗讹字、废弃字、分化字、相似字、错别字、避讳字、偏旁混用字等等问题,谨作大概梳理分析。
林涛创作心理自由,书风开张,不受时风影响,克服了职业书法的程式化局限,以独有的感悟,把一个人特定时空中的艺术追求和生命情感予以表达。
书法发展到魏晋,人们称实现审美“自觉”,这种“自觉”就是指书家在肆意率真、自由自在状态下,谙熟并高度掌握书法玄妙之技,出神入化般表达着自然之理、万物之道。
十二届国展的篆刻作品,体现了当代全国篆刻的整体水平,其中风格上的多元,创作个性意识的自觉,创作手法、规律上的深入与提高,对命题创作意蕴的重视与发掘,印屏制作形式上的丰富,都值得我们关注。
文艺评论最重要的是要有你所评论对象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没有深厚的专业知识你说得越多离主题越远。其次还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背景。但最重要的还是要落实到提出的某个观点不管是宏观的还是微观的证明上来
“防控疫情·万众一心”主题书法网络展,邀请全国部分书法名家进行专题创作,通过网络展出,希望通过书法家手中的笔,凝心聚力,鼓舞斗志,为当下这场疫情防疫阻击战贡献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