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批评并不是外在于文学活动的附属物,它是整个文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会对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理论乃至社会生活产生一定的影响。当前我国文学批评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公信力匮乏、阐释力苍白、主体性丧失的问题。换句话说,当前不少的文学批评是失职的、失效的、失语的。
当代著名作家陈忠实近日因病逝世,引起了强烈社会反响。本版在此推出研究专题,分别从《白鹿原》的经典价值、陈忠实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等角度进行论述,对这位优秀的作家表达深切的纪念。
总观汪曾祺一生的写作,其中的戏曲创作文字占十分之一。汪曾祺在北京京剧院任专业编剧20年,他怀揣改造旧京剧的壮志雄心,把他生命中最年富力强精力旺盛的宝贵年华,全部用于创作、改编京剧剧本,共写下十多部剧本、 30万字左右。
有意无意间,“保莎派”往往把关注的重心,放在莎士比亚与时代的关系上,更倾向于将他置于当时的剧团和舞台上来考量其创作。纸面上的莎士比亚,博闻广识仿佛超越其阶层,显得如此匪夷所思。
曹文轩自身的儿童文学创作也是循此路前行,他自觉地追求“高贵的格调”,“我的写作永远建立在三大基石之上:道义、审美、悲悯。这是我全部文字大厦的基石。”以此而形成其大气开阔的创作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