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文学观潮>正文

叛逆青年必读的七本书兼纪念《麦田守望者》出版65周年

2016-07-20 阅读: 来源:界面 作者: 收藏

塞林格

  为了纪念《麦田守望者》出版65周年,近日兰登书屋宣称将7月16日定为“塞林格日”。但我敢打赌塞林格不会喜欢这个主意,他要知道的话一定会无情地否决掉,这个隐居了五十多年的隐士越是想逃避名声,名声越是追着他不放,这既古怪又疯狂。

  当他于2009年去世时,我是在一个喜宴上听到这消息的,有些怔住了(他居然挂掉了不是声称要活140岁的吗,不过,他活到那份上已经跟株野生植物差不多,生和死的分界似乎也没那么大了),之后竟然还有点高兴,心想他那些藏着掖着就是不发表的作品应该很快可以看到了吧。后来不断有类似的传言,但七年过去了,始终不见新书出版,一腔期待都快凉透了。

  在我极为有限的藏书中,版本最多的书就是《麦田守望者》了,看到就忍不住买。其实我最早读到它时完全无感,觉得不就是一本很普通的关于旷课、游荡和泡妞未遂的青春小说吗,怎么就成了名著呢。两三年后,我在好几个人的强烈推荐下,读了塞林格的短篇小说集《九故事》,至今觉得它们堪称完美,当时很受震动,于是又找来《弗兰妮与祖伊》《木匠们,把房梁抬高些》等相关的小说,从此掉进塞林格编织的“格拉斯”家族这谜之世界中不能自拔。

  格拉斯家七个子女,这七个早熟、聪慧的年轻人,从小脑子里就装满了禅宗、道教、印度教以及各种神秘主义的思想,他们诚实、敏感而痛苦,与这个世界相处得不那么融洽。塞林格的写法非常迷人。在这个系列故事的一开始,大哥西摩便在海滩度假时开枪自杀,我们要在另外的几本书里,才了解到西摩是圣人一般的人物,即使对虚荣、庸俗之人也怀有深切的理解,在他死去多年后,小妹妹弗兰妮精神崩溃,最后祖伊讲述了有关西摩的一个小故事,让弗兰妮得到了巨大的安慰。

  这个家族故事完全可以写成一个大部头的小说,但塞林格把它打散了放在各个中短篇里,这里露出一角,那里现出一瓦,要经过细心的拼贴组合你才能想像出这座神奇建筑的全貌,是的,只能是想像,因为空白之处太多,要猜测揣摩的地方太多,重重迷雾笼罩着它。这也大概正是格拉斯家族系列故事让人深陷的原因所在,因为阅读它需要你的深度参与,那些空白与迷雾会让你难以释怀,它们指向的是广阔的可能,而即便是那些显露的部分,比如西摩的自杀,也像塞林格所熟悉的禅宗公案一样,让你永远不敢说自己已经懂了。

  然后我回过头来重读《麦田守望者》,跟第一次看时完全不一样了。考菲尔德家兄妹四人(包括死去的艾利),就是年轻版的格拉斯家族嘛,他们也都早熟、敏感而痛苦,其中主人公霍尔顿,被学校开除后,在纽约游荡了三天。全书是以霍尔顿为第一人称的口气来写的,完全是那种十几岁少年的口吻。

  要是你不幸看了一些介绍文章,尤其是老一代人写的,你准以为霍尔顿是那种没心没肺的坏孩子,满嘴脏话,跟女孩鬼混啦,甚至还招妓呢。但只要你认真地去看这本书,你会发现霍尔顿简直是心地最柔软最善良的人,如此温柔细腻:他为自己的真皮箱让同学自卑而难过;他老是记挂着公园里的野鸭子,湖水已经结冰,它们怎么办;看到一个很小的小孩走在马路牙子边,车来车往的,父母也毫不在意,霍尔顿对此非常担忧;他极喜爱他的弟弟艾利,妹妹菲芘,从未露面的女同学琼,还有偶然遇到的募捐的修女。

  有一类所谓的反叛者只是瞎捣乱的熊孩子,或是一哄而上打砸抢的盲从者——称他们为反叛者纯粹是误会。还有一类反叛者,也退学,也不走寻常路,也摆出批评的架式,但很可能遵从的不过是另一套精明的成功学。而霍尔顿有着自己的道德准则,甚至接近道德洁癖,想想他欣赏的人都有点宁死不屈的气性:琼下棋时宁愿输掉也不愿挪动国王,他以前的一个同学因为不肯收回自己的一句话而被人殴打,最后竟从窗口跳下去了。相对照的是,霍尔顿清楚地看到了这个世界的溃烂之处:从宿舍同学到老师到校长,到酒吧和旅馆的各色人等,各种虚伪、势利、假模假式,令人窒息——他反叛的是这些。他与此格格不入,不肯稍加妥协,这造成了他精神上的困境,他烦闷、孤独,有时做出连自己也未预料到的行为(“我可以对天发誓我真是个疯子”),让人觉得他什么时候会突然崩溃掉,或是从窗口跳下去。

  跟塞林格后来的书相比,这本书里没有那么明显的宗教思想,但已稍见端倪,比如在凶巴巴的妓女走后,在皮条客上门来揍他之前,霍尔顿十分沮丧,他想到了耶稣及其门徒,“你如果要我说老实话,《圣经》里除了耶稣以外,我最最喜欢的要数那个疯子,就是住在坟墓里不断地拿石头砍自己的那个。这个可怜的杂种,我喜欢他要胜过那些门徒十倍”,“我觉得任何一个门徒都会把犹大打入地狱——而且打得极快——不过我可以拿随便什么东西打赌,耶稣决不会这样做。”我顶喜欢这一段,它跟后面霍尔顿说要做麦田里的守望者,在孩子们靠近悬崖之前把他们拦住,精神上是一致的。

  女儿玛格丽特﹒塞林格的《梦幻守望者——我的父亲塞林格》一书的英文版封面

  结尾令人难忘,霍尔顿跟菲芘(她太可爱太厉害了,塞林格真是擅长写小孩)去了动物园,他打消了离家出走的念头,坐在长椅上,看着菲芘骑上了旋转木马。“所有的孩子都想攥住那只金圈儿,老菲芘也一样,我很怕她会从那只混帐马上掉下来,可我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孩子们的问题是,如果他们想伸手去攥金圈儿,你就得让他们攥去,最好什么也别说。他们要是摔下来,就让他们摔下来好了,可别说什么话去拦阻他们,那是不好的。”

  在经历了这么多沮丧和绝望之后,突然间他放松下来,之前他一直忧心忡忡,要为孩子们守望麦田,而现在,灵光乍现般,他放下了所有的忧虑,“他们要是摔下来,就让他们摔下来好了”,就像出租车司机说的,那些野鸭子,大自然母亲会照顾它们的。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所有人都去避雨了,只有霍尔顿坐在长椅上不动,被淋得湿透,看着老菲芘一圈圈转个不停,他突然间感到无比的快乐。没什么缘故。他感到快乐极了。

  《麦田守望者》出版后不久,塞林格就跑到新罕布什尔州的偏僻乡村定居下来,践行了霍尔顿的理想。这么多年过去,塞林格躲得再远,也还是经历了一系列狗血事件,遭前妻批评,前情人出书控诉,女儿出书揭露他各种怪癖,比如喝尿什么的。终其一生他都热爱年轻人,差不多可以说只爱年轻人,但他自己还是不可避免地老了,死了。只有虚构的人物,如霍尔顿,才永远年轻。

  下面这些,是我认为跟反叛的年轻人这一主题相关的不错的书。也欢迎你来补充。

  一.《麦田守望者》,塞林格

  推荐理由如上所述。再安利下:这本书值得一读再读,书中有很多耐人寻味之处,千万不要因为它太流行而怀有偏见。

  二.《刀锋》,毛姆

  1.看过的毛姆小说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一个参加完一战、曾目睹战友死去的年轻人拉里,有美丽的未婚妻,却拒绝工作,去过大家都过的生活。他满世界游荡,从美国到欧洲到印度,从体力活到各种宗教,苦苦寻求人生意义的解答。你猜,最后他找到了吗。

  2.假如你也或偶尔或经常怀疑人生,那么看看这本书,也许会有所启发。毛姆本人是个怀疑论者,书中的“我”跟拉里有深入的探讨。

  3.反叛必有所代价。拉里失去了他的未婚妻,也被周围很多人不理解。

  4.译者周熙良在中文版的译者序里说,拉里的原型是维特根斯坦,这一说法流传甚广,有个版本的《刀锋》甚至以维特根斯坦的照片作为封面。这基本上是译者想当然的结果。也有不少英文研究者一直在追查拉里的原型,备选名单能列出一长串,但不见有人提及维特根斯坦。

  三.《小偷日记》,热内

  1.一部自传性小说,热内是法国文坛的传奇人物,同性恋者。幼时被父母遗弃,早年流浪、行窃、卖淫,多次入狱。在狱中开始创作小说,并因此成名。

  2.这是一部真正的恶之花,热内从那些通常意义的耻辱下贱之事中,如乞讨、偷窃、卖淫、坐牢,发现了令人激动的精神之美。“诗就孕育在他对自己的小偷品格的最大感悟上。”他还说,背叛是美丽的。

  3.底层出身的热内写的小说却是文绉绉的,要是你适应了这个文风,会捡到不少珍宝。

  四.《长夜行》,塞利纳

  1,主人公巴米达尔参加过一战,从此极其痛恨战争。他去过非洲,当过产科医生,为了谋生什么手段都干得出来,不仅拉过皮条,还曾向一个阵亡士兵的父母骗取钱财。他猛烈地抨击各种社会现象,只有自愿去死的鲁滨逊才是他心中的硬汉。

  2.全书笼罩在一种愤世嫉俗的、幻灭的、极易感染人的语气和基调中。语言奔放不羁,又优美迷人。鲁滨逊死的那一章写得太赞了,节日的公园里,下着雨,也有旋转木马,还有濒临疯狂的女人,遭到威胁仍不怕送命的男人,像那些经典的黑色电影中的镜头。

  3. 这又是一个主人公到处游荡的小说。这类严肃的作品告诉我们,远方可不是那么诗意的浪漫的,而往往是残酷的、幻灭的,你还可能无声无息地死在天涯海角。

  4.很奇怪,即使有王小波这样的大咖大力推荐,这部杰作一直都没能火起来。

  五.《弟弟的演奏》,朱文

  1.写的大学毕业前后的事,充满强烈的荷尔蒙气息,同时也因受控于激情而厌恶、怀疑自我。如作者说,“青春是一场热病,必须挥霍才能痊愈。”

  2.语言很嗨,酣畅痛快,让人难以停下。跟霍尔顿一样,书中的“我”也是骂骂咧咧,看不惯虚伪和假正经,并不遗余力地将它们的面具撕碎。

  3.在我看来,朱文是非常酷的偶像级作家,比王朔更凶猛、也更现代,可惜他三十出头就改行拍电影去了。他的短篇也很棒。对了,他也很推崇塞林格。

  帕蒂·史密斯是威廉·巴勒斯的铁粉

  六.《裸体午餐》,威廉·巴勒斯

  1. 毒瘾者在各城市漫游的故事,充满着堕落、污秽、色情、暴力和妄想。

  2.说实话,没看懂,但又很奇怪地被吸引。巴勒斯用了种“剪接法”的写作手法,把各种方言、俚语、对话、文字游戏拼贴在一起。感觉就像一个星球爆炸过后留下的零星碎片。

  3. 主要是因为威廉·巴勒斯这人太神了,一代毒品宗师,把自己当成试验品,居然活到了八十多岁。也是“垮掉一代”的精神领袖,还备受朋克们的崇拜。

  七.《长跑运动员的孤独》,艾伦·西利托

  1.17岁的少年斯密士因家境贫寒而偷窃,被判入教养院劳教两年。在教养院中,他因擅长长跑而被院长看中。院长用花招对一次比赛进行了安排,只要斯密士赢得比赛就可以获得人身自由。在比赛临近终点时,他故意放慢脚步。

  2.在孤独的长跑中,他觉得自己仿佛是世界上第一个人。有大段的关于长跑的抒情性描写。

  3.斯密士宁愿放弃大好前途也不愿放弃做人的诚实,他以卵击石、反叛到底,后来他为此受尽折磨。他是一个真正的英雄。

  4.西利托是二战后英国“愤怒的青年”的代表人物,善于写底层青年的生活。还推荐他的另一个短篇《旧货贩子的女儿》。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