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热”相比,21世纪近20年的散文显得比较冷静和平淡,但在找回本性的同时,也在慢慢积蓄力量,质量水平、境界品位都得到不断提升。2019年的散文表面看并不耀眼,但在不少方面都有变化和突破,通过“小视点”显示“大情怀”是一个显著特色。
为新中国70年庆生,用自己最深情、最感人、最诗意的文字,为中国人和可爱祖国礼赞,为人民的奋斗鼓与呼,是2019年文学创作中最鲜明的旋律,当代作家将自己的热情化为礼赞和讴歌,书写出难忘的文学篇章。
围绕回顾历史、关注当下与展望未来的学术议题,学界组织了形式多样的专题研讨会,学术期刊也刊发了系列文章。学者们聚焦历史、时代与文学的关系,对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重要理论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在达成共识的同时也提出了新命题和新思考。
今年是冯牧同志诞辰100周年,也是他担任首届会长历15年之久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成立40周年。缅怀他为创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所做的劳绩和贡献,我们作为后继者,写这篇文章,既是为了纪念他,也是为了激励自己和后来者。
当我们凝视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大运河,当我们倾听它,这条流经2500年,横穿黄河、长江两条中华民族母亲河的人工水系,心头仍然有说不完道不尽的翩翩思绪。
现在流行的文化研究或者社会分析的批评模式是轻视具体审美价值判断的,文学的价值仅仅是因为它反映了某种非文学的东西,这个最后走到极端就是虚无主义,是反智,我希望文学批评可以抵制而非迎合这种东西。
元辰所评《火鸟羽戈》是一部长篇儿童励志小说,讲述了火鸟族在一夜之间遭遇了天然祸灾,后在布谷鸟带领下共建家园,抵御外患,和谐共处开心生活的故事。元辰评论认为主人公羽戈的成长经历体现出三大品质,归纳出小说对现实创作的四点启示,逻辑清晰,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海伦纳的长篇小说《青色蒙古》用草原上“潮尔沁”的叙事思绪,为我们讲述了科尔沁草原上“潮尔沁”世家孟克巴图一家人的故事,草原近百年的历史沧桑、普通人的悲欢离合、金戈铁马的时代背景、蒙古民族心灵世界图景徐徐呈现,在深沉浪漫的诗画描述中,展现了草原上的人性之美、人情之美、情感之美与残酷历史条件下的悲剧命运。
经历了长久的物欲喧嚣,诗歌终于找到了与人共处的最合适的位置。如果说上世纪80年代,它是一切迷惘与激情的出口,现在,人们已能平静地接迎它走进自己的世界,不是要它承载自己的生活,只是想在某个时刻,让自己变得更沉静深情一些。
《这届家长太难带了》采用了双向视角,不仅正面书写孩子的日常生活、学习和娱乐,还以孩子眼中的家长形象和家庭生态作为反衬,凸显青春期的精神渴望与成长的焦虑。
长篇工业小说以宽阔的体量和丰富的形式,全景式反映当代工业生产生活的厚重与精细,是认知中国发展历程,探寻中国成功答案的最佳文学形态,为读者提供了具有独特价值的文学样式和审美体验。
共和国的缔造者,对一个崭新的世界充满着怎样的期待,又有着怎样的谋划?共和国的建设者,对一个广袤的未来进行着怎样的畅想,又有着怎样的绸缪?共和国的见证者,对这个浩浩荡荡的伟大历程有着怎样的描画,又有着怎样的评判?
对于散文何以是散文的问题,应该把重点放在厘清散文的文体特性、散文的审美品格上。绕开惯用的下定义的方法,逐渐达成有效的观点声音,进而在散文批评与创作实践中达成共识。如此这般,对散文场域的健康生态或许方有良好的推进。
排行榜到底由谁做、怎么做,怎么去规避和解决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是一个长期的需要不断调整、修正和完善的过程。它需要时间的检验、共识的达成,也需要更多的公平与公心,需要良好的文学生态的形成和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