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没有捷径
文洁若,1927年生,毕业于清华大学,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编审,现为日本文学研究会理事。自20世纪50年代起,先后译介14部长篇小说、18部中篇小说、几十篇短篇小说,共800余万字。代表译著有《莫瑞斯》、《春雪》(合译)、《天人五衰》、《杂忆录》、《五重塔》、《尤利西斯》(合译)等。
几十年来,我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翻译工作上。我对生活的要求比较简单,唯一喜欢的就是翻译和写作。很多人都觉得翻译很辛苦,我却乐此不疲。
小时候,我随身为外交官的父亲在日本生活过一段时间。父亲很重视子女教育,关心我们的学习。这些经历对我后来从事日文翻译工作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日本文学作品在我的译作中比重最大。我今天取得的成绩和父亲重视教育是分不开的。
我很多作品和萧乾合译完成。萧乾强调翻译要注重“神”而不是“形”,反对直译、硬译,强调无论翻译什么首先要掌握原著基本内涵。我们在共同翻译作品时,萧乾常常细心指导我,对我的译文明确表达意见,我从中获益良多。
翻译没有捷径,只有平时多看书,勤学苦练。《尤利西斯》是乔伊斯代表作,作为意识流小说,其文体、语言等都很难处理,全书夹杂着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法文等多国语言,有时一句话就包含了希腊文、拉丁文、梵文。除此之外,作者还经常使用方言、古语以及生僻词,为翻译工作带来不少难度。为此,我和萧乾合译时读了很多书,一边看一边摘抄,对做好翻译帮助很大。
在做翻译时,我们特意研读了《中国历代文选》,试图用多种语言风格呼应乔伊斯复杂的文体。为尊重原著风貌,我们在翻译时奉行“一个零件都不能丢”原则,努力做到“信、达、雅”,在忠实原文基础上润色,将原著中晦涩难懂的语言处理得流畅易懂。
我一直坚持挑选那些能够反映人性、从思想上对人产生积极影响的优秀作品进行翻译,目的是向我国读者介绍优质的精神食粮。萧乾曾说:翻译是跨越地域、种族和语言的活动,拥有文学创作所不具备的功能。翻译能促进民族间情感交流和相互了解、实现民族间的对话;翻译并不是单纯的语言转录,而是要把其背后的文化理念表现出来,使读者在精神上有所收获。
做了这么多年翻译工作,我没有总结出高深的理论。我认为,翻译是运用所学的知识、所积累的人生经验,去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既努力保留原作神韵,又有所润色。当然,做翻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要求译者不但要对两种语言都能驾驭自如,还要深入了解两国历史文化。外文很好,中文表达能力不行,就不能准确表达原意;中文很好,不精通外文及其文化背景也容易出问题。
做好翻译工作,还要了解作品语言风格,对作者生平经历、思想观念有深入、系统研究,要坚持不懈地阅读。我在翻译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和井上靖的作品之前,先认真阅读巴金、沈从文、郁达夫、老舍等作家的小说,力求使译文语言贴近文学大家的气质和风格。翻译中遇到陌生词语时,我会查各种字典,确保准确理解词义之后,还要根据作品中的具体语境来揣摩更细微的含义。为确保不出差池,我一直坚持用传统手写方式从事翻译工作,这样虽然很累,但是心里踏实。
现在科技发展得很快,人类研制的机器人不仅能下棋,还能把人类打败。语言方面,人们只要对着手机软件或者翻译机说中文,马上就能翻译成所需的外语。不过我认为,翻译是科技所不能代替的创造性劳动,它融入了很多个人见解和理解。文学翻译者只有真正理解作品,才会有感觉,才能融会贯通,从而高质量地完成翻译。
我有一个习惯,喜欢在译后进行总结,整理自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写感想感悟。目前还有几部翻译约稿没有做完,我要继续努力工作,像萧乾那样写到拿不动笔为止。
(采访整理:吴江涛,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干部)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