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爱情剧、历史剧等常规类型模式的电视剧,职场剧更能与现实生活同频共振,是体现现实主义创作美学精神的重要形态。同时,也可满足观众对某一行业的猎奇欲望和观赏期待视野。这意味着,职场剧作为生活与职场之窗,更应该具有严谨的创作态度。
《精英律师》剧照
遗憾的是,当前的不少电视剧作品过于注重可视性与愉悦性,越来越倾向于用青春化、时尚化的偶像剧制作模式,生产文化快消品来吸引观众,职场剧更是如此。常见的是,采用偶像剧的套路,将俊男美女的爱情、光鲜亮丽的衣着、高大上的场所作为一件拉风的外衣。但是,因为虚假的情节内容、不合逻辑的叙事、牵强的戏剧冲突,而悖离了职场剧的本质和内核。值得注意的是,作为具有大众性、通俗性的媒介文化传播品,电视艺术高强度的“拟真性”,使其影像叙述逻辑往往被观众心理指认为现实生活逻辑,从而对某些行业和职业形成认知误区。
出于商业化策略选择的需要,这些职场剧往往会选取与普通百姓生活有距离的行业,比如公关、律师、猎头、翻译等,并通过粉饰和拔高,刻意塑造职场精英形象,以陌生化效应满足观众的好奇心和窥视心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创作者可以对行业特征和规律进行非写实和想象性虚构。例如,《精英律师》中罗槟自称每小时咨询费在六千到十万元,《完美关系》里签一单的公关费用在几百万到几千万元。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这可能会让尚未经历过职场生涯的大学生,形成不切实际的自我认知,难以认清现实与理想的差距。
从影像叙事看,灰姑娘遇到霸道总裁的爱情模式,转换成职场菜鸟遇到霸道总裁的升职模式,女性在故事情节链中,并没有成为有价值意义的独立个体本身,而是相继成为男性的附庸。《完美关系》中,作为传播学硕士毕业生和DL总裁的江达琳,在剧情中并没有表现出个人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她的职场准入券是父母给的,后来的一步步成长只能依附于卫哲,甚至为“附庸——拯救”的两性双边关系设置了一个合理的理由——爱情。《猎场》中的罗伊人,同样不是依靠个人能力与奋斗,而是攀上了高官夏部长,因男女私情而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化公司的总裁。《精英律师》中,没有律师资格证且大学未毕业的戴曦,之所以能够在律师事务所立足,也凭的是罗槟的赏识和庇护。即便是《我的前半生》里塑造的女性职场精英唐晶,也是贺涵一手调教和培养的。而罗子君所代表的一类离婚女人的励志奋斗史,也不过是在男性(贺涵)的引导和帮助下进行的,同样也是以爱为名。
《我的前半生》剧照
这些以女性为核心人物展开的职场叙事,实际上强化了男性在其职业成长中“精神教父”的定位和作为“叙事权威”的主导地位。无性别差异的职场竞争的残酷性,在这些职场剧中,却被女性以性别特征和情感附属庸俗化和浅薄化了。看起来,似乎只有年轻美丽的女性,才有可能得到在职场中胜出的机会;恋爱投入的最大回报,就是职场的成功和升迁;情感和身体作为欲望客体存在,成为女性职场升迁的捷径。
这些职场剧,忽视了社会生活中女性通过个人奋斗和努力,与男性一争天下实现社会价值的职场现实。现实生活中,职业女性的经济独立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在职场剧中,女性应有的人格独立和精神独立未有充分表现。职场偶像剧中塑造的女性,社会价值的实现多是单向度和残缺的。事业成功的职业女性形象塑造,也往往先验性地以其情感婚姻的迷惘和不完美,来进行替代性的暗示和隐喻。例如《我的前半生》里的唐晶,以失去爱情为代价;《完美关系》里的斯黛拉,深陷丈夫出轨的婚姻泥淖,等等。
职场剧的核心,原本应是职场生存和行业竞争。但大量相关作品,成为男女爱情的偶像化演绎,不注重职业展示和个人成长。同时,体现出伦理精神的缺失。
《完美关系》里的郑琦,因母亲身患重病和自己出国留学,想利用CEA资本的老板对她的性骚扰来获取一大笔赔偿金。她凭借和江达琳的同学关系,以需要道歉为托词,依靠DL公关公司造成舆论来对男方施加社会影响。DL在知道她的真实目的后,依然帮助她索取了120万元的精神赔偿金。性骚扰事件中的老板和郑琦,道德都有欠缺。在金钱面前,人性的价值观在不断犹疑和摇摆,这无疑会对年轻观众产生不良诱导,成为欲望的致幻剂。
《完美关系》剧照
《安家》里,阚文涛和文艺青年知否有婚外情,阚文涛要给知否买一套价值上千万的房子,徐文昌明确说这单不能做。房似锦却认为,这种道德判断与房产中介无关,于是私自打电话给阚文涛说准备接单。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为了签单拿提成而丧失道德价值判断的现象,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作为客观生活提炼和反映的影视作品,要有正确的价值判断。遗憾的是,编导的立场依然是把房似锦作为正面形象,肯定她的职业努力和追求。住房,是一代人毕生努力奋斗的物质目标。可是,在电视剧中,一些人通过男女欲望和不伦私情,就可以轻松获取普通人要努力一辈子才能拥有的房产财富。这样的情节设置,在无形中刺痛和误导了观众。
人物在金钱和欲望的推动下,选取了一种追求捷径的畸形成功逻辑。情节叙事逻辑中,存在价值体系的导向偏差。这样的职场剧,消解了通过个人努力奋斗来获取成功和奋斗的意义。坚守道德底线的财富缓慢积累,和巧取豪夺的快速致富,成为一个两难选择。这在无形中,加剧了观众的生存焦虑和消极情绪。直面职场生存与竞争的现实主义精神,是职场剧的核心要素和观赏增长点。秉承主流价值观和伦理批评精神,是所有文艺作品内在的思想与灵魂。文艺作品追求多元化的审美和叙事模式的创新,与现实主义态度和伦理精神并无相悖。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价值取向,永远都应是文艺创作与实践的基本理念和原则。
(本文图片来源于豆瓣电影)
(作者:郑静,重庆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网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中国文艺评论”视频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