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的文艺作品创造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艺术形象,不仅给人以对历史与现实的认识启迪和对情感道德的净化提升,而且还给人提供健康向上的审美娱乐。
当前草根文学评论主要形成了“剜烂苹果”式、“站在低处说话”式和“跟踪引导”式三种评论,已经拥有一些积极实践者和推动者,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当前文学评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对中国文学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推动作用。
就艺术研究来说,在“传统”与“现代”的历史交汇、冲突、过渡中,分析和总结网络文艺创作与批评的新实践与新美学,不仅具有个案上的典型意义,还具有文艺美学乃至当代审美文化研究上的普适价值。
只有基于对真理无条件的服从,以及对自己视为志业的评论事业的神圣信仰,才能使批评避免寄生的冗余,真正成为艺术强有力的护法。而要做到这一点,评论家能否知所敬畏、常怀诚意就显得非常重要。
中国当代油画的自塑过程是一个自我更新与重造的过程,也是20世纪以来油画民族化与本土化观念的延续与提升,既有历史的必然性也有文化全球化带来的偶然性,其旨归仍是油画的中国化。
新中国成立后,在1953年9月召开的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把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作为中国当代文学艺术创作和批评的最高准则,对中国当代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更应自觉加强人格修养和艺术修为,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义利关系,认真严肃地考虑作品的社会效果,守正律己、遵纪守法,坚决抵制涉黄涉毒、偷税逃税等违法行为,真正做到“台上台下一个样”,把德艺双馨作为毕生的追求。
近年网络剧发展迅速,尤具特色的当属悬疑、推理、罪案题材。罪案剧是网络时代文化语境中的新故事。在人物塑造方面,罪案剧主人公的精神气质则更接近于“游侠”,“疏离”是其话语策略;价值取向方面,罪案剧与社会问题紧密相连,体现出批判性,罪案成为社会隐喻。从某种意义上看,罪案剧拥有了当下影视作品少见的现实主义品格。对于包括罪案剧在内的网络文艺来说,现实主义是对社会文化状况的深刻体察,是审美主体的真实表达,是一种主动性的、交互性的审美实践。
现实题材是当下戏曲创作不可回避的选题主要来源,不少作品却因其照搬生活、缺乏戏剧性而被诟病。一些现实生活中感人至深的真实事件和人物被搬上舞台后并未取得良好的效果,一方面需要创作者注意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的差异,同时,更要尊重戏曲创作规律,并积极向传统借鉴学习,丰富现实题材戏曲创作的手段和表现力。
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文艺思想为统领,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锐意进取,为繁荣发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文艺作出新的贡献。
“新时代”是一个大时代,电视剧创作的“富矿”深蕴其中。电视剧只有充分挖掘其中丰富的生活、鲜活的人物、时代的精神进入创作视域,才能为“新时代”留下发展的注脚,为后代留下时代的记忆,电视剧也才能实现自己的艺术责任与时代担当。其中,现实题材电视剧创作任重道远。繁荣现实题材电视剧的创作要理性而为,就要充分考量社会心理、时代精神、艺术创新等因素,切实推进电视剧的题材拓展、形象塑造、情节创新、现实主义精神注入等,从而实现多点突破。
“形式”概念是舶来品。《新尔雅》将该词作加点处理,指明它是日源词,但从本源看实属“旧词新义”。它在古汉语文献中一度出现,其基本词义即至今天也仍在使用。王国维、梁启超等赋予了新的特点,主要体现是与“内容”“实质”等构成一对范畴而逐渐泛用开来。与“精神”构成一对范畴,且带有明显的诉求革命的功利色彩,这成为在后来使用中最明显的变化。“形式”的源流情况,大体反映了汉语与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相媾和的历史情境,亦突显出当今展开中西关键词比较研究的重要意义。
对“美情”的追求和倡扬,是中华美学与艺术精神的神髓之一。“美情”要求对日常情感进行审美升华,重视美的情感与真善之贯通,由此可以对当代艺术理论批评的种种非美趋向予以观照反思。“美情”的命题,也要求理论家批评家提升情感能力,重视情感品格,尤其是传承弘扬中华美学以真善美贯通为要旨的大美情韵。
近年来我国的文学理论研究不再出现“热点”问题了,这并不意味这门学问的衰微,恰恰相反,正说明它的成熟。但没有热点并不等于没有新问题。事实上在当下的中国文学理论研究领域,是坚持以审美为核心还是以文化为核心,是从理论出发还是从作品出发,以及如何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标示性概念等问题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应该展开深入讨论,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文学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对文学艺术的观照,方法不同,结论也不同。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也对文艺的繁荣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是建立在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革基础之上的。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方位,就繁荣发展文艺事业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时代意义、引领作用。特别是他观照文艺的方法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针对性,要求以更为宏阔的视野、深邃的目光,特别是从民族复兴的历史大势与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等更具历史与现实意义的层面观照文学与艺术,从而发现并实现新时代中国文艺的重大价值。
探寻山水画象思维之源流——永嘉论道综述 内容摘要:2017年10月8日-15日,继衡山论道之后永嘉论道——象思维与中国山水画在浙江永嘉
西方现代美学有着通过发现最普遍“人性”基础为世俗社会提供共同生活尺度的愿景,这被尼采视为“太人性的”媚俗化文明危机的根本原因。奥尔特加发现,现代艺术试图通过“去人性化”的科学态度扭转这一危机;然而在比格尔的先锋派批判视角看来,这种精英主义的态度可能再度不自觉地大众化。当代“后人类”的艺术理论与实践也将陷入这一悖论,重新回到“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