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少年的你》中,虽然雏菊的意象只是短暂地出现(陈念去考场的路上),却犹如照进黑暗中的一丝光亮,寄予美好祝福的同时更赋予一种生命力的隐喻:年少的你我,尽管渺小,但充满能量;年少的青春,尽管迷茫,却饱含希望。
《攀登者》是一部融爱国主义精神与个人情感为一体的新主流大片,成功塑造了为国登顶、永不放弃的方五洲,为完成国家任务、英勇牺牲的气象学家徐缨,为坚守重托、不辱使命的曲松林等一系列英雄形象,传播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主旋律,是一部能与观众共情共鸣共振的中国式大片,也为今后国产影片高质量发展提供诸多启示。本版摘登与会专家学者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国产电影尝试用类型触摸现实并获得较好的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引发关注。借助类型电影,现实题材的严肃社会议题可以引起更广泛关注和深入讨论,甚至可能带来真正的现实改良;而现实题材更多进入类型电影,也为类型电影提升思想力量和艺术水平带来契机。
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的创立,不仅旨在打造一个电影从业者的交流平台,还要打造一个丝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人民交流互动与文明对话互鉴的平台。我认为它有三个关键词,分别是“开放”“对话”和“提升”。
《少年的你》将校园霸凌这一现象带入主流观众的视野并成为被关注的焦点,让大众看到一部好的商业电影,不仅仅是作为大众娱乐方式存在,也应承担起某种社会使命。
尽管新片《双子杀手》褒贬不一,但正如有学者所言:对于李安这样一位导演,没有谁能忽视。除了技术上的不断探索之外,李安的每一次尝试,到底向我们展示了什么?
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档重点献礼影片《我和我的祖国》《攀登者》《中国机长》深受广大观众欢迎,产生热烈社会反响,叫好又叫座,取得两个效益双丰收,将引领未来中国电影创作
在《双子杀手》上映之际,中国文艺评论网节选转发界面文化旧文一篇,以期与读者一同从技术化的电影入手,思考我们所要面对的更为严峻的技术革命的冲击、日益分化的人类社会以及历史文化在中国的缺席与错位。
从票房和口碑来说,《中国机长》是成功的,但在细节处理和场面调度上还是略有遗憾,电影的故事结构也不是非常完整。中国电影在灾难片类型上需要不断探索和发展。
要判断国产动漫是否已经“崛起”,取决于判断的标准和参照系。纵向比较,中国动画无疑已成就卓然,但在面向国际的横向比较之下,其短板弱项亦很明显。国产动漫之崛起,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需要电影业、动画人持续不懈的共同努力。
《攀登者》艺术地再现了1960年和1975年中国登山队的攀登英雄从中国境内南坡排除万难,两度破天荒地成功登上世界屋脊珠穆朗马峰峰顶的历史奇迹,题材可谓独特而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