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在电影形式感上始终在求索,尤其是古装片, 《影》放弃了他最习惯的大饱和度、对比强烈的色彩,主要采用了黑白两色,而中国式的黑白,当然是水墨。
愿更多影视剧作被现实主义精神所“照亮”,不耽溺于虚拟的幻象,不局限于空洞的特技,植根现实,观照现实,用赓续不绝的中国故事唤醒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凝聚力。
有人认为《燃烧》是李沧东导演的一部批判现实主义作品,里面呈现的贫富悬殊、阶级分化等的确是对韩国社会现实的观照,但我认为这不是影片的着力点,影片更多超越了现实的层面而指向更深刻的精神维度。
只有中国电影能在除了现实题材、重大题材之外的非现实题材领域有更多更好的发展,电影的类型和品种应不断扩大和丰富,华语电影才能为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发展变化的观众提供丰富多样的审美愉悦。
唯有多方勠力前行,才能帮虚火的影视行业退烧,让疯狂的明星片酬降到合理的范畴之内,才能激发身处不同行业的奋斗者之创造力和幸福感,推动影视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
最近,几部地域文化色彩浓郁的本土电影受到媒体关注。影视如何更为动人地传承和传播好地域文化,如何使电影既拥有本土情怀还能为更广地域的受众所接受,这引发了观众和业内的讨论。
饶曙光新作《中国电影思潮流变》对改革开放40年以来的中国电影思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历史性梳理,填补了电影艺术思潮研究的空白,是一部很有意义的著作。
超过5万块的银幕布局已经接近市场上限,使电影观众群体本身的分化也日趋明显。面对这种情况,动画电影该何去何从?或者说,当下的中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动画电影?
用“系列最佳”来评价《碟中谍6:全面瓦解》显然不够充分,影片的思想基础、对反派一方的形绘与呈现,以及动作画面的技术营造和断奏式的剪辑风格,已经全面溢出特工片的商业类型范围。
2018年暑期档总体看来,观赏性、思想性和新鲜度表现强劲,呈“一超多强”格局,档期和70%以上的重点调查影片单片获得观众满意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