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拥有丰厚的资源,讲好中国故事,需要把不可替代的文化资源、美学资源转化为新型的、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影响力、工业生产力和市场竞争力。
对中国今后的动作类型片来说,如何在动作方面继续升级,同时考虑在国际话语中如何呈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尊重生命的意识,是需要重点努力的方向。
2019年12月17日,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山西阳泉市委、中国文联网络文艺传播中心主办的献礼片《铁血阳泉》专家观摩研讨会在京举办。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新创作者的崛起成为国产电影界惹人注目的现象。他们成长于中国电影产业飞速发展的环境下,其中一些佼佼者对于市场化产业化背景下的中国电影有成熟的认知,剖析其电影实践的经验和局限,对于国产电影的当下和未来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这些影片以日渐成熟的拍摄技法、跨类融合的商业外观和更具亲和力的叙事方式,实现了传统主流电影的美学升级和守正创新,使中国主流电影在艺术性、商业性和主流价值观的深度融合上绽放出新活力、新姿态。
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不断成熟,2019年的国产电影从工业规模、制作水平,到创作质量、观众品位,都实现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
70年来,演员们为观众带来艺术审美、娱乐快感,也为电影产业带来票房和资本的某种保障。他们是国家和民族历史的见证者、演绎者,也是国际文化交流中极具流通性的文化符号。
2019年中国电影的发展,是电影界从高速发展迈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主创与观众共同努力的结果,是电影管理改革带来的政策红利,也是中国电影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依托于综合国力完成的一次变革,它预示着中国特色电影发展的未来。
在全球电影市场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电影产业指标再创新高,产业基础稳固坚实。可以说,中国电影潜力巨大、活力澎湃。一批叫好又叫座的电影佳作,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期待,折射中国电影聚焦讲好“中国故事”、着力创新创造的繁荣图景。
与宫崎骏相对应的是新海诚、细田守、石原立也、汤浅政明等青年一代导演,他们的思想更为现代,更加贴近青年一代敏感的神经,更能感受到青年人的特质,并通过动画作品完成与其“共鸣”。
《被光抓走的人》更准确的片名应该是《被光剩下的人》,其要旨是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倘若天空射下一片强烈的白光,某一区域内所有真心相爱的人瞬间成对消失,世界将会怎样?
《吹哨人》不是按照逃生片的类型逻辑,以表达生之本能为主,不以表达主人公急切逃生后的喜悦为主,不以报复陷害人宣泄仇恨为主,小人物内心博弈的激烈过程,人性的底线揭示才是编导关注的重心,从而表现出极强的文学性。
影片《红色土司》以共同体美学的视阈,回望民族历史、将对民族英雄的礼赞与民族文化的表现融入共同体叙事中,或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与借鉴的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