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影视评论>电影评论
  • 上海电影“攀登者”,70载山一程水一程

    中国最早的电影工业在上海落地生根。直到今天、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上海电影依旧以其无法忽视的市场活力、创制能力,占据着中国电影极为重要的一席。

    2019-08-28详情
  • 电影《周恩来与乌兰牧骑》:向历史深情致敬的散文诗(戴清)

    《周恩来与乌兰牧骑》表现了最早在锡林郭勒成立的乌兰牧骑在当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坚持为人民表演、传达党和国家声音的感人故事。

    2019-08-27详情
  • 中国电影从未像今天这样呼唤“工业化”

    中国电影从未像今天这样呼唤“工业化”:对于制作方而言,“工业化”是投资逐步走高、制作日渐庞大的发展中,确保各环节有序进行的保障;对于观众而言,“工业化”意味着我们能够看到更多如同《流浪地球》《哪吒》《红海行动》这样兼具故事性与娱乐性的优质国产大片;对于市场而言,“工业化”也实现有效的风险控制,从源头有效遏制乱象;而从产业视角来看,“工业化”是中国电影不再满足于消费市场拓荒,更需要围绕内容生产,建立标准化的生产体系,从电影消费大国迈向电影制作强国的必由之路。

    2019-08-23详情
  • 黄晓明:《烈火英雄》的人物和题材,太值得演了

    电影《烈火英雄》催人泪下,让无数观众对消防员充满敬意。饰演男主人公江立伟的黄晓明说:“这是一部献给所有消防员的好电影,也是一部让所有人重新认识消防员的好电影。”

    2019-08-22详情
  • 《上海堡垒》为何垮掉?专家把脉中国科幻片

    《上海堡垒》虽然展现了1600多个特效镜头,也的确让中国大城市第一次在电影里成为前线,但片中更多的是经不起细看的科幻场景、经不起推敲的故事逻辑、无法免责的“流量思维”。“流量思维”已在过去几年划出了全盛到衰败的轨迹,而《上海堡垒》只是在六年后为错误买了单

    2019-08-20详情
  • 红色基因的艺术传承

    《古田军号》《红星照耀中国》以富于感染力的现代影视语言、真实鲜活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唤起了广大观众的红色记忆。影片中革命先辈为了信仰不懈奋斗的精神,温暖和感动了很多年轻观众,为主旋律影片创作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2019-08-19详情
  • 《上海堡垒》:寻求国产科幻电影新突破

    影片《上海堡垒》改编自江南同名小说,是一部以外星人入侵为题材的科幻作品,讲述了未来世界外星黑暗势力突袭地球,上海堡垒成为人类最后据点,人类和外星人展开殊死之战,最终赢得幸存机会的故事。

    2019-08-15详情
  • 从《长安十二时辰》看网剧生命力究竟何在

    《长安十二时辰》把大唐的艳丽浑厚与刀光剑影同时展现在我们面前。来看两位文艺大咖对它怎么看。

    2019-08-13详情
  • 国产动画电影市场五年变迁观察:从“大圣”到“哪吒” 从潮起到崛起(宋磊)

    从2015年的“潮起”到眼下的“崛起”,中国动画电影逐渐形成了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取材源泉的创作体系,形成了既符合国际审美又有中国特色的中式动漫风格,刷新、提高了中国动画电影的群众认知、市场信心,针对细分受众拓展出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形成了“高原”,也产生了“高峰”。

    2019-08-13详情
  • “哪吒”身穿中国动画产业的“万麟甲”

    《哪吒之魔童降世》在中国动画的历史上会是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不仅是在于它的票房创下历史新高,它的制作模式在国内来说也是颇有启发性的意义。

    2019-08-09详情
  • 中国电影视效从“小朋友”长成“壮小伙”

    从《九层妖塔》《寻龙诀》到《流浪地球》再到《哪吒之魔童降生》,一部部高质量的国产电影,见证了国产电影视效技术的进步,说明数字视效作为当代电影工业发展的一种结构性要素,正在对中国电影工业体系的产业建构起到支撑性作用。

    2019-08-08详情
  • 《烈火英雄》热映:普通人过节 消防员过关(马薪蕊)

    《烈火英雄》不仅是中国首部大规模聚焦消防员群体的现实主义题材影片,也是国产电影对灾难类型片的突破,它的出现也代表着对华语电影工业化程度的提升。

    2019-08-08详情
  • 红色史诗电影《古田军号》引燃的历史情怀(汪帆)

    用电影艺术点燃新时代伟大人民奋斗的豪情,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激发磅礴的前进动力。《古田军号》集中表现出陈力导演的文化自信、艺术自觉、责任担当与使命意识。

    2019-08-05详情
  • “新主流”电影中的军人形象建构及其文化意义

    建构国家文化软实力,贡献中国文化对于世界文明的独特价值。这或许正是未来中国军事题材电影应有的发展蓝图。

    2019-08-01详情
  • 我们该给孩子们什么样的电影(李春)

    与儿童相关的电影创作、营销、发行、放映,需要责任感、爱心,也需要科学、专业化的电影运营理念与实践。相信在广大电影从业者的重视和努力之下,更多富有创意、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优质电影作品,将走入孩子们的视野,成为他们童年的美好记忆,快乐成长的精神动力。

    2019-07-29详情
  • 这部影片里缺失对教育的有效思考:评《银河补习班》(周文萍)

    《银河补习班》以航天员马飞在太空中身处险境时对父亲的回忆为视角,讲述了1990年代一个工作上失败的父亲对学习上失败的儿子的不走寻常路却又颇为成功的教育的故事,探讨了当下全世界父母普遍感到焦虑的子女教育问题

    2019-07-26详情
  • 《素人特工》:警惕脱离中国电影现场的生产方式(孙佳山)

    《素人特工》所正在面临的尴尬境地,并不是偶然,是中国电影当前所处的结构性调整期的一个缩影,造成其尴尬局面的成因,也为我们分析中国电影正在面临的结构性换挡升级,提供了很好的切片式分析案例。

    2019-07-25详情
  • 新版《狮子王》:这是一次形神分离的技术试验

    技术只是电影的“形”,叙事能力与美学风格才是电影的“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新版《狮子王》是一次形神分离的技术试验。

    2019-07-23详情
  • 从《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与争议说起

    网剧《长安十二时辰》六月底上线以来,8 6的网络评分在今年的国产剧里排名第一。但与此同时,该剧也遭遇了一场“审美隔离”:一部分观众津津乐道于其制作的精致和细节的还原,另一部分观众则因为其强烈的形式感而产生了排斥心理,难以入戏。

    2019-07-18详情
  • 电影《八子》观后:寸寸红土地 殷殷战士血

    红色历史题材电影在艺术和思想层面所能达到的高度,往往取决于是否能独具慧眼地发掘出最能触动当代观众情愫、最能震憾当代观众心灵的叙事时空。

    2019-07-15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