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至19日,“自省的书写——陈履生抗疫百字巡展”在深圳美术馆开展。据悉,此系列作品,陈履生已酝酿有7年之久,在己亥末庚子初终于完成,从第一个“泰”字到最后一个“平”字,均蕴含其多年来的思考。作为自省,基于书写而反思几十年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的种种体会和不足。
《神授·魔岭记》用娴熟的叙事技巧、细致的人物刻画以及生动的藏地风情描写为我们架构起了一座沟通魔幻与现实的桥,同时也在不断的时空交叉中向我们呈现了格萨尔艺人的活态传承,彰显了藏族人民隐秘的民族文化心理。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经典》让人们重新打开了经典,更让人们在这一份份重读经典的感动中,看到了这个时代正在酝酿并走向蓬勃的对理想、对未来的向往与热情,以及踏踏实实的努力。
南仁东故事告诉青少年,“人生成长中至关重要的东西”,“并非物的创造,而是人的建设。在人的建设中,最重要的是精神的建设”,它比获得知识更重要。
文学批评要回到去发现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去发现这些个体写作和同时代写作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历史逻辑,进而考量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什么样新的可能。
亟待大力发展“硬核”律政题材创作,以提高中国的国家文化形象,既讲好国人的情感故事,也要讲好中国社会公共领域的建设与进步、以及蕴涵着社会公共思考的中国故事。
情感和文艺相伴而生,抗疫文艺在题材选择、艺术表达和主题思想等方面彰显出的人民情怀、人间大爱,既是这场特殊战争的真诚记录,也是当代文艺价值的集中展现。
挑难的做,每一天让世界变得美好一点,可能正是我写得不怎么样却总想要在各种活动中凑热闹的原因,是我作为一个写作者期待自己能够给这个时代和社会贡献一点点力量的原因。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一些富有担当意识和悲悯情怀的当代诗人,纷纷拿起手中的笔,用文学的形式来传递真情、表达祈愿、抒发心怀,用以凝聚国人的精神和意志,激励人们不惧危难、共同抗疫。
《人生第一次》采用蹲守拍摄的方式,以出生、上学、长大、当兵、上班、进城、买房、结婚、退休、相守、养老、告别为主题,撷取不同人群一生当中最重要的12个“第一次”,串联起中国人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面对灾难、抵御灾难、战胜灾难的历史,而文艺是人类心灵与社会良知的书写与记录,于是灾难书写也成为很多民族的文艺传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