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漫目前正在经历从对本土文化朴素表达到本土文化创新表达的转型时期,未来还要经历海外文化的本土表达这个更高阶段,也只有达到第三阶段的作品,才能避免国漫在跨文化传播中出现的“水土不服”,让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能够“水到渠成”,在“出海”时更加畅通无阻。
作家张炜在《我的原野盛宴》中建构的则是放眼望去、随处可见绽放着生命的“原野世界”,作家也凭此打开了世人对于“荒原”的另一番认知:无处不在的生命、无处不显的生机,以及无拘无束、时刻洋溢着生命热情的种种生命样态。
在世界与中国都已发生深刻变化的新的时代条件下,是时候摆脱对外传播的传统思维了——只有创新中国故事的讲述方式,才能为世界呈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计敏的学术新著《双生与互动的美学历程:中国戏剧与电影的关系研究(1905—1949)》是一次不冷不热却极为有趣的学理探索和梳理。
线上艺考的开展与实践,不只是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语境下的权宜之计,更是未来互联网时代开展艺术教育及其教学改革不得不直面的重要话题。
世界各地博物馆、美术馆等纷纷推出在线平台展示服务,借以满足人们居家期间正常的文化生活需求以及学术研究之日常所需,在线展览因此变得红火起来。
在西方美术史上,瘟疫与疾病也对西方美术的发展产生过深刻影响,包括艺术创作的主题、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等,艺术家们在记录那些悲惨时刻的同时,也唤起人们对现实的理解和信心的凝聚。
近日,为进一步加强地区间文艺发展合作共赢,四川省文艺评论家协会、重庆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共同参加两地文联联合举办的“加强川渝两地文联全方位合作,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座谈会。
李瑞琦的歌词语言糅合了人文性、大众性和时代性,在现实与理想的碰撞张力间闪烁审美的火花,既细致入微地写出深圳人的喜怒哀乐,又传神地诠释了中国梦的深厚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