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
  • 宁夏与河北文艺评论家协会签署友好合作协议

    近日,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一行六人,赴河北省文联与河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开展互动交流活动,观摩学习河北文艺评论基地创建经验,双方签署友好合作协议。

    2019-12-23详情
  • 2019北京文艺论坛暨北京文艺评论2019年度推优活动成果发布会召开

    12月3日至4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市文联研究部和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文艺创造与城市想象:新中国成立70年的北京文艺——2019北京文艺论坛”暨北京文艺评论2019年度推优活动成果发布会在京召开。

    2019-12-23详情
  • 闽派批评:植根沃土写传奇

    福建是文艺批评大省,有着优良的文论传统。进入新时代,闽派批评如何在回应现实关切中实现新发展?

    2019-12-20详情
  • 艺术·商业·创意:山水实景演出研究新作

    该书作为山水实景演出的整体性研究成果,已经做出了初步的可喜的尝试,希望作者能够在此领域继续深耕,也希望有更多研究者加入这个研究行列。

    2019-12-19详情
  • 中国评协理事白锐获选“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

    近日,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收到2019年第四届“五个一百”网络正能量精品的证书,由我们选送的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白锐喜获该活动“百名网络正能量榜样”。

    2019-12-18详情
  • 文艺片:被建构的类聚与格局(何美)

    好的文艺片不是导演的孤芳自赏,也不是温吞的晦涩隐喻,而是经得起时间的检验。文艺片的类聚与格局即将走向春天。

    2019-12-16详情
  • “纯纯粹粹”的美学大家刘纲纪(刘悦笛)

    刘纲纪先生一辈子,就是这样一位纯纯粹粹的古典派美学家。他自从笃信实践论之后就从未改变过立场,最终走向了实践本体论,完成了自己的学术人生,执着坚守而非一味原创。借这篇文字,深切缅怀这位可敬、可爱、可叹的美学前辈。

    2019-12-16详情
  • 10部作品获第六届“陕西文艺评论奖”

    12月12日下午,第六届“陕西文艺评论奖”颁奖大会在西安举行。我省10名文艺评论专家的10部作品,分别荣获优秀评论奖、评论奖和青年评论奖。

    2019-12-16详情
  • 2019·北京文艺论坛在京召开

    12月3日至4日,由北京市文联主办,北京市文联研究部和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文艺创造与城市想象:新中国成立70年的北京文艺——2019北京文艺论坛”在北京召开。

    2019-12-13详情
  • 充分发掘三大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艺术价值和精神内涵(胡一峰)

    “万里长城”“千年运河”“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文化符号,也是中国精神的重要载体,以此为主题建设三大国家文化公园,显然可以极大整合我国文化文物资源,打造我国文化设施的“旗舰”和“航母”,既有利于发挥文物文化在文化教育、公共服务、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更有利于增强中华文化的整体辨识度,推动中华文化识别体系和话语体系建设。

    2019-12-12详情
  • 晓看云天处 暮闻道艺归(李晶)

    晓看云天处、暮闻道艺归,这是一个在艺术道路上孜孜不倦不断追求的人。希望彭庆阳师兄能在自己的清净云天处,寻得道艺归。

    2019-12-09详情
  • 融入国家治理体系的中华文化基因(李明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含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我的深厚哲学和东方智慧,需要我们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时代进程中,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地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保证。

    2019-12-09详情
  • 中华文明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向云驹)

    只要新的文化创造努力追求中国文化的极致性,彰显中国文化的极致性,达到中国文化的极致性,无论是讲世界故事还是讲中国故事,都能抵达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彼岸,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中国文化的贡献,使中华文明达到新时代的人类的世界的高度。

    2019-12-05详情
  • 苍穹之下 表象之上(冯远)

    苍穹之下,艺术来源于生活,在现实之中,一切关于人的思想行为和活动,一切关乎艺术的创意、想象、记录、表现活动都不能,也无法超越现实生活。

    2019-12-05详情
  • 从初绽到盛开(毛时安)

    目睹扶青计划从初绽到盛开,我和艺术界的朋友们始终认为,对于青年艺术,可怕的倒是带着过分圆熟和世故的老成。青年艺术就是“生长的艺术”。扶青计划,就是为青年艺术绽放和盛开独辟的一方旷野。

    2019-12-03详情
  • “小剧场”的大码头和大源头(胡晓军)

    我们希望,未来的小剧场戏曲节既有“大源头”的能力和实力,又有“大码头”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以此带动整个当代戏曲的发展,为上海“亚洲演艺之都”的打造,增添一个举足轻重、晶光闪烁的砝码。

    2019-12-03详情
  • 柳如是:桃花得气美人中(刘勇刚)

    《柳如是别传》一向号称难读,因此真正了解柳如是的人并不多。柳如是身上承载着中华民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她的才华、气节、理想主义精神都值得弘扬。

    2019-12-03详情
  • 仲呈祥:艺术史研究中的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艺术史研究中的历史意识和哲学意识”,但是那么大的题目,谁说得清楚?但我仍然想就这个问题说一下,给艺术学界的老师、同行朋友们说真话、说真情、求真理,意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2019-12-02详情
  • 王火:好的文学作品应是一个国家社会史的佐证

    在王火看来,好的文学作品应是一个国家社会史的佐证,是作家真情实感的倾泻和生活阅历的点染。他希望自己全力以赴写出的作品,能让青少年看到苦难中国所经历的悲壮历史,从而懂得过去、知晓未来、明悉责任。

    2019-11-28详情
  • 新文艺群体现象召唤文艺学的开放性(范玉刚)

    笔者认为,应该是在有效阐释中国文艺实践基础上建构新时代中国特色文艺理论学术话语体系,在文明互鉴中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艺术形象。

    2019-11-28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