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理论前沿
  • 双十一:由“光棍节”变身为“购物节”的文化传记

    在转向购物节的过程中,市场机制、消费主义结构性因素成为形塑“双十一”文化内涵的关键力量。随着国内电子商务业的繁荣,节日营销越来越被资本家视为再生产资本的重要工具。借助完善的营销体系,利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淘宝、天猫等电商成功地将光棍节塑造成了购物节。

    2017-11-13详情
  • 深刻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文化思想在十九大报告“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部分中的集中体现,是紧紧围绕“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怎样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一重大课题展开的,而这个思想的核心精神是“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2017-11-10详情
  • 【十九大·理论新视野】读懂十九大报告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表现在三方面:物质性、社会性、心理性。认识、了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实现新时代伟大目标的重要环节之一。实现新时代的总目标,必须妥善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17-11-08详情
  • 中国特色文艺理论体系建构的理论思考

    本文认为,对中国文论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研究,是我国文论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努力使马克思主义文论与中国社会实践、文艺实践紧密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民族化、时代化、大众化和具体化,是我国文论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根据我国文艺实践与理论的现实需要,汲取西方文论的最新成果,使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文论的有益补充,是我国文论保持活力的重要途径。

    2017-11-01详情
  • 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习近平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蕴含了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深度认知和阐扬,是对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的继承与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在新世纪的重要标志,激活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结构体系及强盛的生命力。

    2017-10-31详情
  • 文学经济学作为批评范式的可能性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视域中经济范式的历史生成与现实功效,一方面表明社会历史批评具有强大的文化功能,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在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某种历史惯性。

    2017-10-31详情
  • 董学文:充分认识习近平文艺思想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文艺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文艺观、毛泽东文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学说,是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它描绘了新时代文艺梦想的蓝图,擘画了新时代文艺事业的未来,成为繁荣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行动纲领和思想指南。

    2017-10-31详情
  • 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存在的问题及关键词阐释

    本文提出“伦理演化”、“伦理景观”、“伦理泛化”、“伦理偏执”、“伦理冲撞”、“美学伦理”、“伦理文学”与“非伦理文学”等新的术语和概念,也并非反对现有的文学伦理学批评理论,而只是一种必要的补充与善意的修正。

    2017-10-31详情
  • 中国电影IP创作的文化伦理反思

    作为当今世界电影格局中不容小觑的一极力量,中国电影正借助这场基于网络传播技术的变革持续发力。然而,IP创作电影也有其自身的文化伦理与创作规律,唯IP论的市场迎合主义代表了当下电影创作急功近利从业心态,在此情形下新华语IP电影必须注重对于本土文化的建设,在突破外围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注重西方原型文化的“在地化”传递,在合理继承其共性和个性的基础上,适应全球电影格局的大环境,于世界电影市场中树立独具一格的中华旗帜。

    2017-10-31详情
  • 中国影视: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报告中提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近年来,中国影视在面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方面作出了很多努力,本报在此特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际合作司司长马黎谈一谈有关情况。

    2017-10-25详情
  • 欧洲近代人文教育:起源、理念及其内涵

    制造这一神话的新观念论,则在人文学科面临自然科学挑战之际重新强调人文学科的重要性,尤其是强调人文科学所建立的新的德意志民族认同,如日尔曼学和民俗社会学等等。依笔者之见,这一点恰恰凸显了洪堡大学理念的本有的民族主义内涵。

    2017-10-25详情
  • 庞井君:以审美方式探寻人类精神体系之根

    审美艺术是建构和探索人类精神体系的重要方面。充分发挥审美艺术对世界总体、未来和可能性的感悟力、想象力、塑造力和穿透力,注目人类精神研究最先进的方面,探寻人类精神最深处的秘密,是当代艺术家必须面对和承担的重要课题。

    2017-10-24详情
  • 史诗与中国文学的“再出发”

    “小说作为西方社会的理想文体,把内在有深度的个人确立为了现代文学的核心精神,而内含着共同体诉求的史诗则成为中国现代文学超越西方文学,并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的重要途径。这一认识并非凭空虚构,而是对百年来中国文学之特质及其发展道路的高度提炼与概括。”

    2017-10-23详情
  •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代美学问题高层论坛在杭州召开

    9月29-30日,由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华美学学会马克思主义美学专业委员会联合发起,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中国文联出版社、《浙江大学学报》编辑部、《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编辑部共同承办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与当代美学问题高层论坛”暨马克思主义理论论著书系编审工作会议在杭州召开。

    2017-10-18详情
  • 新时期文艺理论界四“癖”之反思

    要建构中国当代文艺学,必须克服这种“呼吁”情结。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还是应该不时倡导的,经常给研究者提个醒,敲个警钟还是必要的,但必须端正动机,选择恰当的时机;必须有阶段性的观念。

    2017-10-18详情
  • 会议综述|“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中的美学问题”

    “当代中国艺术批评中的美学问题”国际研讨会于2017年7月31日至8月1日在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圆正·启真酒店隆重举行。

    2017-10-18详情
  • 对近年理论批评中几个问题的理解

    “近五年来的文学理论批评,在对习近平同志讲话精神的学习、领会、研究上,在介入文学现场,对各种文艺理论问题的研究,对当下作家作品的评论和盘点上,对好作品的及时发现,对创作新现象的及时评析,对文学新人的发现上,以及对网络文学的大量新现象的辨析和研究上,都有突出的表现。理论批评界自身也涌现了大量优秀的青年才俊。这一切都是十分可喜的。”

    2017-10-11详情
  • 庞井君:当代文艺发展的理论思考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庞井君为“戏曲评论高级研修班”学员授课,认为人类是在个体的混沌状态中产生的,之后个体逐渐从类群体中觉醒,强调个性和自由,未来的价值观是以尊重个体的自由为基础的。

    2017-10-09详情
  • 视角:中国艺术与人文学科位居世界何处

    就现有的排行榜来看,凡是位居前列的世界名校,无不重视艺术与人文学科。这可以给正准备迎接“双一流”建设的中国高校一些深刻的启示。

    2017-09-27详情
  • 党的十八大以来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系统规划和全面推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2017-09-25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