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理论前沿
  • 科学精神对西方艺术的双重影响

    从古希腊开始,西方人就从“摹仿说”入手,将艺术创作看成是认识世界的手段和工具。他们从代数的角度研究音乐,从几何的角度研究建筑,从解剖的角度研究雕塑,从透视的角度研究绘画,从历史的角度研究文学……

    2016-05-31详情
  • “强制阐释论”引热议,中国文论重建有新路

    回眸总结“强制阐释论”这一理论的关注点,大致包括:如何辨识当代西方文论、它对中国文艺实践的有效性如何、在西方文论的强势话语下中国文艺理论建设的方向和道路何在。

    2016-05-18详情
  • 两学一做 | 重温刘少奇《论共产党员的修养》

    《修养》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使中国共产党的党员修养理论具有了比较完备的形态。从此,党性的锻炼和修养,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普遍用语和自觉追求。

    2016-05-12详情
  • 电影理论作为档案理论

    本文从“电影档案”的观念出发,为上世纪10年代的电影理论与电影史研究提供了一种的新的维度。将电影的镜头或片段,而非作品作为运动影像研究的着重点,从而探讨电影的潜能,探讨镜头或片段中潜藏的宝库,最终,探讨未来电影的可能形式。

    2016-04-26详情
  • 电影学理论的作为

    电影在当代人类文明进程中的重要性,决定了电影学理论的重要性。电影的本体论界定是电影学研究的重要性命题。电影学的研究涉及本体论、动作论、作品论、反映论、运营论、教育论等各个侧面。

    2016-03-31详情
  • 古代感物美学仍有生命活力

    能够真正凸显文学艺术创作价值的是感性,是直觉。由于直觉的本质是自然、自由的,同时又具有鲜明的意向性,它能够捕捉最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与情思,完成具有意义的审美创造。

    2016-03-30详情
  • 中国当代文艺批评生态及批评观念与方法考释

    “学院派”为何会在21世纪突然从文艺批评转向了文化批评呢?追根溯源,一是对文艺创作的失望;二是认为广阔的文化批评更适应“学院派”的学术路径;三是因为批判资本主义的文化没有政治风险。

    2016-03-25详情
  • 艺术界亟需怎样的“工匠精神”?

    艺术家如何理解“工匠精神”?匠人对艺术传承有何作用和意义?“技”“匠”和“道”是怎样的关系?如何在艺术界落实和践行“工匠精神”?

    2016-03-24详情
  • 生命美学:崛起的美学新学派

    生命美学的研究,不但成果琳琅满目,内容丰富多彩,而且有其内在的一致之处,即美是生命创造活动的自由表现。这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016-03-23详情
  • “良心主义”的美学建构

    从1912年到上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在国际、国内政局波谲云诡的大语境和电影业界初成的小语境中“自在自为”。第一代中国影人在艰辛顽强的制片实践中选择、权衡、借鉴、调谐来自传统、当下和外来文化影响的多重趋力,择定“良心主义”的意识形态基点,创生“影像传奇叙事”的主流范式,初步完成了中国电影“观念——美学”的塑形。

    2016-03-21详情
  • 庞井君:“文艺评论”与“评论文艺”的界域

    传统意义上以专业文艺评论家、文艺理论家为主体的文艺评论格局发生了变化。

    2016-03-17详情
  • 一刻也离不开理论思维

    中国成功的秘密,不是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而是坚持和发展了符合唯物辩证思维的社会主义。

    2016-03-17详情
  • 影视人类学在新媒体语境下的新生态发展

    影视人类学的研究对象不仅等同于人类学的研究对象,更聚焦于影视手段在人类学文化研究中的功能、性质、应用规律,以及人类学片的特征、分类与制作方法

    2016-03-15详情
  • 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

    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继续引向深入,进一步发挥好文艺批评对于文艺事业把方向、领风尚、促繁荣的重要作用,由光明日报社和文艺报社共同主办的“加强与改进文艺批评”专题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

    2016-03-07详情
  • 艺术学:第13个学科门类

    艺术学原来是文学这一学科门类下的一个一级学科,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颁布了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艺术学首次从文学门类中独立出来,成为新的第13个学科门类。

    2016-03-04详情
  • 艺术史翻译出版又添新景

    日前在商务印书馆举行的出版座谈会暨艺术史翻译研讨会上,国内艺术史翻译界的专家和学者们,展开了关于这套丛书对于中国当下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性和翻译关键性的一系列研讨。

    2016-02-24详情
  • 张世英:审美启蒙

    审美、美学,不应停留在传统的眼光中,似乎一提到美,就不过是休闲的度假胜地,不过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桃源。美学的未来走向、美学家的使命,应以推动启蒙为己任。

    2016-02-22详情
  • 重建文艺批评标准的美学传统基础

    当前从事文艺批评需用什么样的标准?有关文艺批评标准的最新表述是“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

    2016-02-14详情
  • 四个批评标准 ,“历史的”是首要标准

    近年来文艺批评出现的一些问题,与这种“历史的”标准的缺失有直接关系。

    2016-02-14详情
  • 文艺领域历史虚无主义的三种手法

    优秀的文艺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其美学上的优良品质是一方面,史学上的优良品质是更为重要的另一方面,这意味着文艺创作正确地把握了历史。

    2016-02-03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