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政策理论>理论前沿
  • 艺术对哲学特权的剥夺

    艺术对哲学特权的剥夺  在二十世纪的前75年间,这样的观念主宰了艺术话语,即艺术是以自身为目的、自我指涉的,艺术仅须关注自身及其具体

    2016-08-23详情
  • 高名潞、牛宏宝、刘悦笛对谈:艺术认识的危机

    高名潞:艺术永远不会有危机,是我们对艺术的认识有危机  2016年8月14日,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及建筑史系的高

    2016-08-22详情
  • 中国翻译思想的历史积淀与近期形态

    “翻译思想”是研究和思考翻译问题而产生的有创意的思考与表达,需要在翻译研究与翻译理论中加以概括和提炼。“翻译思想史”属于“思想史”的范畴,与“翻译研究史”、“译学理论史”多有不同。

    2016-08-18详情
  •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根、枝、果”

    相信在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的指导下,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大有可为。

    2016-08-16详情
  • 批评的有效性建立在批评的主体性之上

    艺术批评诞生于启蒙运动,因而必然承载着启蒙运动在此前崇尚冒险的文艺复兴和追求理性的17世纪哲学思想基础上的历史使命,即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品质做出判断和评价,是艺术批评的主要职能。

    2016-08-11详情
  • 向云驹:引领中国文艺繁荣发展的美学旗帜

    文艺要发挥“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作用,要通过“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我们当下时代的美学问题和美学高度

    2016-08-10详情
  • 西方传统与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反思

    分析了中西方传统艺术与园林设计的原型、方法、作品、思维方式、结果、自然观,并对西方现代构成理论和空间理论进行了系统的反思和评价。

    2016-08-09详情
  • 规律与价值: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视阈

    学准学深学透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准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视阈——规律与价值。

    2016-08-08详情
  • 周宪:审美论回归之路

    其实,文学理论的发展亦复如此,河东河西的交替逻辑也时有所现。

    2016-08-08详情
  • “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作用及发展前景

    文化产业评论:“互联网+”时代,传统学术期刊的发展模式必受冲击。作为知识传承、传播的重要载体,学术期刊必须调整定位,拥抱变革。

    2016-08-05详情
  • 王一川:建国60年艺术学重心位移及国民艺术素养研究

    考察建国60年来我国艺术学发展状况及当前新取向,可以有多重视角,这里不妨首先聚焦艺术学所经历的研究重心位移状况,再就当前艺术学新取向做些分析。

    2016-08-05详情
  • 朱立元:反思西方泛文化理论的影响

    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西方的文化研究思潮被广泛引介进来,对当代中国文艺学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如拓展了理论视野,丰富了研究方法,开掘出若干新的学术生长点,建构了一些有创新性的研究思路等,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文艺理论体系多有启示。

    2016-08-04详情
  • 高建平:第20届世界美学大会的开幕致辞

    每一次世界美学大会,都是世界美学发展的里程碑。愿美学这个学科,就这样一步又一步,一站又一站地走向未来。

    2016-08-03详情
  • 西方的艺术人类学研究

    从人类学的立场来看,不管在任何文化之中,艺术都是一种多层面的人类行为,并与其所在的社会文化语境息息相关。

    2016-07-26详情
  • 文化自信:增强精神力量的源泉

    文化是命脉,文化是灵魂,文化是根基,文化是家园,文化是风气,文化是人心,文化是载舟与覆舟的力量之源。正因为

    2016-07-25详情
  • 增强文化自信,文艺大有作为

    在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文艺始终起着独特的作用;在进一步提振文化自信的征途上,文艺仍将发挥特有的影响。增强文化自信,文艺家、文艺创作、文艺事业和产业都将有更大的作为。

    2016-07-22详情
  • 为什么说哲学社会科学是“思想先导”

    为了更好地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光明日报特在评论版开辟《哲学课》栏目,约请知名哲学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面向大众读者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问题的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问题、概念的普及,以期让“高大上”的哲学社会科学能更接“地气儿”。

    2016-07-08详情
  • 仲呈祥:关于文艺与哲学关系的断想

    研究文艺就是研究其审美方式,审美的学问即美学,亦即文艺哲学。唯其如此,文艺大家必然也是善思想、通哲学的行家。

    2016-07-05详情
  •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当代启示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生动地证明了,理论的生产绝不是“理论内部”的活动,而是革命实践感、历史洞察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恰当而有效地结合的成果。这是对理论和文艺理论工作者在新时代的最大启示。

    2016-06-01详情
  • 人工智能迫近,科学和人文怎样转进

    第一场讨论主题为《启蒙、理性、诗意何以可能》,嘉宾依次为:人工智能专家 张峥;数论专家、诗人 蔡天新;法学家 季卫东;神经科学家 鲁白 。

    2016-05-31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