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名潞:艺术永远不会有危机,是我们对艺术的认识有危机 2016年8月14日,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美国匹兹堡大学艺术史及建筑史系的高
“翻译思想”是研究和思考翻译问题而产生的有创意的思考与表达,需要在翻译研究与翻译理论中加以概括和提炼。“翻译思想史”属于“思想史”的范畴,与“翻译研究史”、“译学理论史”多有不同。
艺术批评诞生于启蒙运动,因而必然承载着启蒙运动在此前崇尚冒险的文艺复兴和追求理性的17世纪哲学思想基础上的历史使命,即对艺术作品的审美品质做出判断和评价,是艺术批评的主要职能。
文艺要发挥“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的作用,要通过“彰显信仰之美、崇高之美”来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是我们当下时代的美学问题和美学高度
学准学深学透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准确把握哲学社会科学的基本视阈——规律与价值。
考察建国60年来我国艺术学发展状况及当前新取向,可以有多重视角,这里不妨首先聚焦艺术学所经历的研究重心位移状况,再就当前艺术学新取向做些分析。
20世纪90年代后期起特别是新世纪以来,西方的文化研究思潮被广泛引介进来,对当代中国文艺学产生了一些积极影响,如拓展了理论视野,丰富了研究方法,开掘出若干新的学术生长点,建构了一些有创新性的研究思路等,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性文艺理论体系多有启示。
在树立文化自信的过程中,文艺始终起着独特的作用;在进一步提振文化自信的征途上,文艺仍将发挥特有的影响。增强文化自信,文艺家、文艺创作、文艺事业和产业都将有更大的作为。
为了更好地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光明日报特在评论版开辟《哲学课》栏目,约请知名哲学学者、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面向大众读者进行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问题的解读,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问题、概念的普及,以期让“高大上”的哲学社会科学能更接“地气儿”。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生动地证明了,理论的生产绝不是“理论内部”的活动,而是革命实践感、历史洞察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恰当而有效地结合的成果。这是对理论和文艺理论工作者在新时代的最大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