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艺评现场>戏剧戏曲>正文

京剧《起风桥》:“连心桥”凸显“板桥风格”

2019-04-30 阅读: 来源:中国艺术报 作者:邹卫平 收藏

  由济南市京剧院、济南市艺术创作研究院打造的京剧《起风桥》,是一出以小博大、玲珑剔透,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准都可圈可点的好剧目。

  该剧起点高、立意好。郑板桥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这首七绝中写道:“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京剧《起风桥》正是艺术地再现了郑板桥紧贴百姓、心系民生的这段掌故。郑板桥在山东潍县和范县做县令的12年里,修桥修路,休养民生。灾荒年开仓放粮,以工代赈,并责令大户以平价卖给百姓粮食,设粥棚,拯救饥民万余人,深得百姓爱戴。他秉公执法,为民排忧解难,被誉为潍县的“包青天”。他得罪官府和权贵,被迫离任(一说愤而辞职),临行前地方百姓走出家门,十里八乡的村民更是披星戴月,扶老携幼,赶来相送。在起风桥头,郑板桥一次次被受过他救助恩惠的人们拦住,依依不舍,场面动人。在剧中人物每次回首过往的情节里,都满含郑板桥爱民如子以及和百姓的深情厚谊。老百姓用最质朴的传统习俗送别自己心目中的清官廉吏。该剧是用传统文化、历史人物、国粹形式、艺术手段,配合廉政教育的生动教材。

  京剧《起风桥》起步实。该剧从编剧、导演、演员到灯服道化都充分运用本地域、本系统、本院团的人力资源等“存量资产”。40分钟的戏虽短小精悍,但人物行当比较齐全,观赏性较强。剧情设计起承转合、张弛有度,矛盾冲突层层递进、起伏有致。剧场效果很好,也便于低成本的长期驻场演出或不拘场地条件的巡回演出。

  建议剧目在现有基础上,起点立意更上层楼。发挥济南市京剧院善于创作历史文化名人题材剧目的优势(近年来曾经陆续成功创演过《李清照》《辛弃疾》《大舜》《项羽》《王尽美》《邓恩铭》《辛锐》等叫好叫座的获奖剧目),干脆将剧名改为《郑板桥》。借鉴传统京剧《大探二》(包括《大保国》《探皇陵》《二进宫》),和《失空斩》(包括《失街亭》《空城计》《斩马谡》)等剧目的模式,继续请颇为擅长驾驭短剧尤其是创作京剧小戏并屡获殊荣的陈虹编剧,根据郑板桥的人生经历,从不同的时段和角度,以“串珍珠”系列剧的方式,多创编几部内容各异的“板桥题材”小戏。可合可分,可长可短,既能以连台本剧的方式上演整出大戏,也能单独以折子戏的方式演出短剧小戏。一方面使《起风桥》初战告捷的效应延展放大,创作实践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使郑板桥这位很有故事的历史文化名人形象更加立体丰满、真实生动。

  除贯穿全剧的风清气正这一充满正能量的表现主题外,“板桥风格”也是这出剧的一个鲜明特色。舞美设计中天幕上始终是以郑板桥一生钟爱的墨竹为背景。剧本的文学性强,唱词对白辞采风韵、典雅讲究。用幽曲婉转的言派曲调,由著名京剧言派老生名家任德川的高足付丙民诠释郑板桥的名士风范。编剧匠心独运,通过道具《风竹图》在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使用,彰显郑板桥作为“扬州八怪”之一的“怪”处等,都非常符合人物品格气质,而且凸显了郑板桥既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又机敏幽默、潇洒率性,霁月长风、拥云怀海的独特人物形象。

  《起风桥》风正帆悬、新风拂面,一改时下创编京剧新剧目偏好“大制作”的风气,一开轻简戒奢之风。结构简约,一幕到底,全剧仅用十几位演员,伴奏宗守以传统“三大件”为主的小乐队,舞美道具也极精炼简括,既吻合了该剧主题主旨,又符合“戏是用来演的”这个常识。体量接地气,使中小型专业京剧院团,甚至业余京剧社团对这个剧目也完全能控得住、够得着、演得起、留得下、传得开。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较有代表性的文人艺术家。建议这部戏在不断修改提升的演出实践中,使“板桥风格”更浓郁些。比如天幕背景完全可以直接选用郑板桥曾大量创作过的兰竹石水墨作品,配以郑板桥以“六分半”书风创作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或题画咏竹诗等墨迹,既无版权问题,也可使舞美等各方面表现形式更紧扣主题。还可以选用脍炙人口且贴合剧情的板桥诗歌,设计让主人公唱出来,或以合唱背景音乐的形式出现,使剧目各方面更具“板桥风神”。

  这出戏以桥命名,在桥下铺陈叙事、展开剧情,既与主人公名讳契合,又凸显了郑板桥带头捐资主持为民修造的过路桥、民生桥、德政桥。剧中通过书童郑义告诉郑板桥,更是告诉观众:“这桥、这路还是您那一年带大伙儿修的。这石碑上,还刻有您认领修造的名号呢。”而随着剧情的演进,更体现出这也是一座郑板桥对老百姓冷暖疾苦事事挂怀,“夜卧听竹,枝叶关情”的连心桥。

  对于这部戏的主创单位济南市京剧院来说,通过创演实践也是在“搭桥”:为京剧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搭桥;为激活传统、融入社会、与时俱进、服务新时代搭桥;为文化和旅游的融合互动搭桥,使各地众多喜爱郑板桥的“粉丝”能在山东省会看到用国粹艺术塑造的郑板桥舞台形象。

  另外,目前剧中郑板桥以去官平民之身喝令开审财主张天富,后又向其馈赠《风竹图》这个桥段,在剧情和人物性格逻辑演进上虽具有一定合理性,但略显突兀牵强,似有再继续调整修改提升的余地。比如可以让郑板桥抓住张天富迷信因果报应的心理,明之以义,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贻之以画,亏己惠人,抑制其“地头蛇”“还乡团”的狭隘心态,放大其恻隐之心和向善的一面,一举多得地完成一次多方面、多维度的“救赎”。这样既合乎情理更“有戏”,也使郑板桥朗月清风、表正行端的舞台形象更为可信可佩、生动感人。

 

  (作者:邹卫平,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李清照辛弃疾学会副会长)

 

  延伸阅读: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纵览

  京剧新戏|从《碧玉簪》到《玉簪缘》

  新编京剧《文明太后》:历史的回望,时代的交响




  • 中国文艺评论网

  • “中国文艺评论”微信公号

  • “艺评中国”新华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