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
  • 如青铜器一般的光泽(刘玉琴)

    许多年过后,书中那些当初波澜万状的事件或许被时间慢慢抻平,或许被历史风尘渐渐淹没,那些活跃在书中的许多人与事也会悄然隐去,一切归于沉静。但无论怎样,即便如此,曾经的日子,曾经的沸腾,曾经的抱负情怀,曾经的笑脸喧闹,却又早已如青铜器一般,在历史的时空中定型,且闪烁着永久不变的光泽。

    2018-02-08详情
  • 明代建阳书坊主余象斗(刘海燕)

    余象斗是建阳书坊重要的刻书家,集书商、编辑、评点家身份于一身,是晚明建阳刻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所在的余氏家族自宋以来,世代为刻书大族。余象斗的出版活动,最活跃的时间是万历时期。综观他所刻之书,有科举备考用书、诗词韵律大全、诗文精选、历史地理书、日用类书、通俗小说以及医疗保健类书,品种多样,而整体面貌呈现为通俗化、大众化的特色。

    2018-02-08详情
  • 当代油画的自我塑造(陈明)

    “笔道”与“心迹”是来自中国传统文人画的语汇,这与“以形写神”“画为心迹”“画者,文之极也”一样,带有特定的东方哲学意味,反映出中国艺术的美学特征,实际是一种思维方式。这种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在西方油画传入中国之后,自觉或不自觉地融汇到中国油画的创作之中,改变了油画的语言形式。

    2018-02-08详情
  • 2017年中国网络文学的亮点与拐点(欧阳友权)

    2017年是中国网络文学的丰收年,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创造了许多亮点,也显露出移步换形的发展拐点。

    2018-02-08详情
  • 新时代的新诗发展,勿忘人民土壤中孕育的民歌(周航)

    中国民歌,是一道独具特色的民间文化风景,可惜正面临褪色的尴尬局面。生活气息浓厚既是民歌的优势所在,也是其弱势所在。民歌的有些歌词相对守旧,格局不大,气量小,还有一些格调不甚高雅,我们当有所甄别和选择。

    2018-02-08详情
  • 建立科学的网络游戏评价体系刻不容缓(孙佳山)

    由于包括网络游戏在内的网络文艺都是新生事物,不仅它们自身的发展无例可循,对于它们的管理治理同样也没有经验可以借鉴。所以,建立科学的网络游戏评价体系,不仅有助于规范网络游戏经营行为,引导人们科学认识和评价网络游戏的文化价值,也对我国网络文艺的整体发展有着示范和引领作用。

    2018-02-08详情
  • 读冯骥才小说集《俗世奇人》:中国小说艺术传统在当代的独特实践(冯辉)

    这部集子的创作,从文化开掘到美学理想,从历史观念到题材选择,从结构方式到语言手法,无不充盈着中国传统文化、传统美学和汉民族文学的血脉,无不生动地焕发着中国小说艺术的独特魅力。欣赏《俗世奇人》,令笔者感触最深的莫过于作家在意象创造中灌注着深切的当代指向和小说文本呈现着的鲜明民族风格、民族气派。

    2018-02-07详情
  • 王廷信:文化认知与艺术对外传播

      当我们阅读数十年来有关中国艺术对外传播的书籍、文章和新闻报道时,我们会发现其中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我们的艺术如何受外国人欢迎

    2018-02-07详情
  • 评白晶回忆文章《我的乌兰牧骑》:那是青春吐芳华(美成)

    白晶,《天骄》杂志主编,是大家所熟悉的通辽作家。圈内几乎都知道她作文、赋诗、填词、研习书法,在各类创作中屡屡获奖颇有斩获。可是,在她从来没有提及的过往中,还深藏着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这就是她7年的乌兰牧骑生涯,一段用她最美的青春写就的芳华。

    2018-02-07详情
  • 文艺批评要“批评”(马忠)

    互联网时代所形成的新型文艺形态,如网络文学、手机文学、数字文学、新媒体艺术以及形形色色的多元化文艺样式与各种跨界的亚文学、亚艺术时,文艺批评表现得惊慌失措、无言以对,丧失了其应有的话语权及批评权利。面对这样的现实,文艺批评的当务之急是重塑科学、健康、锋利的批评精神,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着手。

    2018-02-07详情
  • 电影《大雪冬至》观后:体味老年人无声的痛苦(周思明)

    电影《大雪冬至》主创将每个人必然遭遇的死亡悲剧做了深度诠释:每个人的死亡不可能是立马完成,立马完成的只可能是肉体的消亡,而人临死之前的思想活动一定会有一个过程来延续,这个延续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身体上带来的痛苦、面对死亡时的恐惧、逐渐接受死亡和最终安详地死去。电影《大雪冬至》将痛苦、恐惧、安抚、安详做了若干步骤的艺术诠释。

    2018-02-07详情
  • 文艺创作呼唤英雄主义的回归(赵凤兰)

    电影《湄公河行动》《勇士》《战狼Ⅱ》等火爆荧屏,将一个个血气方刚、有血有肉、充满民族大义的英雄形象又带回到公众视野。他们的成功有力地证明:公众对英雄的仰望和尊崇从来不曾停止,关键在于如何按照今天人们的价值体系和标准对英雄形象进行重塑。

    2018-02-06详情
  • 开创草原文艺新篇章(美成)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化、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在全球化、高科技、互联网、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等时代浪潮交融的宏阔社会发展背景中,要牢牢抓住推动草原文艺繁荣面临的难得历史机遇。

    2018-02-02详情
  • 论曹志辉情感系列小说的女性意识(马新亚)

    湘籍女作家曹志辉的文学创作多以散文见长。她的散文取材广泛,女性空间、亲情伦理、民情乡俗、天南地北、时代社会、家国情怀,无所不包。

    2018-02-02详情
  • 地方性文艺评论如何创新(简德彬)

    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根据地方文艺创作和文艺评论现状,地、州、市、县一级地方性文艺评论工作,第一,凸显文艺评论重点。第二,开拓文艺评论新地。第三,放大文艺评论功能。

    2018-02-01详情
  • 诗和叶廷芳先生关于废墟的美文(向云驹)

    叶廷芳先生曾著有《废墟也是一种美》(发表于1988年)《保护废墟,欣赏废墟之美》(发表于2013年)等文章,影响广泛,后一篇曾被选入2014年北京市高考语文阅读试题。2017年,叶廷芳又发表《再谈废墟之美》,并出版随笔集《废墟之美》。

    2018-02-01详情
  • 广东省文艺评论骨干研修班综述

    2017年12月9日至12日,由广东省文联、省文艺评论家协会、珠海市文联主办,中国文艺评论(暨南大学)基地、中国文艺评论(大理大学)基地协办,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珠海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承办的“新时代文化思潮与文艺表达”广东省文艺评论骨干研修班在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举行。

    2018-01-31详情
  • 2017中国文艺批评略述:在坚守中开拓新境界(蔡家园)

    2017年,文艺评论界聚焦创作、研究问题、引领风尚,发表了大量“说真话,讲道理”的批评文章,开展了一系列成果丰硕的研讨活动。批评家更加注重接地气,主体意识显著增强,批评风气逐渐好转,文艺评论事业稳步向前发展。

    2018-01-31详情
  • 崔凯:把好文艺批评的方向盘

    新时代文艺批评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在加强文艺队伍建设、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同时也要造就和培育一大批有真才实学、有影响力、有威望、有公信力的文艺评论家和批评家,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担负起为伟大时代催生伟大作品的历史使命。

    2018-01-30详情
  • 策展人的角色担当(王进玉)

    当下的策展行业可谓鱼龙混杂,极不规范。无论是策展的名称、主题、形式,还是所选择的参展艺术家、艺术作品等,名不副实现象比比皆是,由此看出,很多策展人其实并不具备必要的文艺修养、审美水准、专业知识和职业操守。

    2018-01-30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