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
  • 品程阳阳画作:淡墨轻岚 率意求真(盛葳)

    程阳阳将自己对自然和生活的感受融入到自己的作品中,以简约洒脱、萧散简远的笔墨来展现独自的审美理想、人生追求和哲理思考。他正享受着笔墨文化的实践过程带来的快乐。

    2017-11-14详情
  • 品读程阳阳的山水画艺术:于萧散淡远中见性灵(王宏伟)

    程阳阳的山水画不以造境之奇为高,而以平和萧散中见性灵为胜,一如他在工作生活中的为人。

    2017-11-14详情
  • 新时代文艺的文化使命(赵德鸿)

    在新的时代,文艺的互动是全世界的,也是全人类的,所有不同文化的人都会参与其中,所有不同形式的文艺也都会参与其中,古今中外的思想会如万花筒般绽放。这就需要参与到融媒体语境下的文艺工作者,严守文艺的文化自律,同时也要在全社会形成文艺的监督批评机制,让新时代的文艺成为“真善美”的舞台。

    2017-11-14详情
  • 数字音乐成为中国音乐产业发展主要动力

    大数据和云存储技术的应用,使得会员专享曲库、高品质下载、音乐云盘等特权的有偿服务逐渐被市场接受,数字音乐平台推出的音乐流量包服务成为音乐消费的主导形式之一。

    2017-11-14详情
  • 红楼戏剧影视知多少(余三定)

    读高欢欢的《光影红楼剧——红楼戏剧影视研究》书稿,在我的眼前打开了一片学术研究的新天地,我觉得这是一部选题独特、资料翔实、论证充分的著作。

    2017-11-14详情
  • 双十一:由“光棍节”变身为“购物节”的文化传记

    在转向购物节的过程中,市场机制、消费主义结构性因素成为形塑“双十一”文化内涵的关键力量。随着国内电子商务业的繁荣,节日营销越来越被资本家视为再生产资本的重要工具。借助完善的营销体系,利用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淘宝、天猫等电商成功地将光棍节塑造成了购物节。

    2017-11-13详情
  • 杂技《抖杠》抖出中国风(郭云鹏)

    随着文化交往的增多,杂技艺术的互相学习借鉴已经成为突破提升的重要途径和发展共识。在学习国外优秀杂技艺术精品的同时,如何将其创作理念和技法中国化、民族化,赋予新的文化内涵是杂技艺术发展的关键所在和杂技从业者面临的新课题。

    2017-11-13详情
  • 以文艺滋养美好生活(何美)

    巴金说:“生活的确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而且是唯一的源泉。”这两年文化领域的创作源泉不息,文艺新风清朗,令人欣喜。

    2017-11-13详情
  • 《相爱相亲》:电影也是“人学”(刘巽达)

    在张艾嘉执导的《相亲相爱》电影里,爱情与亲情都不是那么纯粹,一边“相爱与相亲”在真实地发生,另一边焦虑与不满也在潜滋暗长。

    2017-11-13详情
  • 期待文学大融合,呼唤中国文学繁荣发展新时代(杨晓升)

    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有朝一日能够真正交汇融合,取长补短,形成共振,聚集成同舟共济、互相促进的强大力量,中国文学新的格局、新的发展和新的繁荣,就将指日可待。我们热切期待着这一天的早日到来。

    2017-11-13详情
  • 用青春色点缀夕阳红(高伟)

    回顾过去,从学生时代的懵懂,到初入职场的兴奋,再到品尝收获的香甜,人生每一个阶段的感受都记忆犹新。但这些年最深刻的体会却是,再平凡的工作,只要以奋斗为底色,就会绽放出炫目光彩。

    2017-11-13详情
  • 电视剧《情满四合院》:“为什么傻柱的路越走越宽”(李星文)

    《情满四合院》刚刚播完。这部从片名到题材都稀松平常的电视剧满满都是戏。它凭借细腻跌宕的剧情、饱满真实的表演,从扎堆的影视作品中脱颖而出,赚足了眼泪与赞叹。

    2017-11-13详情
  • 中国历史上的商业传奇在影视剧中的呈现(李清霞)

    《那年花开月正圆》 通过女性成长的主题,将商业传奇剧的家国情怀与民族大义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中国现代民族企业与爱国商人始终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我想,这也是该剧最大的价值所在。

    2017-11-13详情
  • 繁荣戏剧创作 无愧伟大时代(谢柏梁)

    戏曲艺术在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要、提高百姓的幸福指数方面,只有通过精品力作的不懈追求与不断打造,创作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精品力作,才能做到与时俱进、万古常新。

    2017-11-06详情
  • 2017年第10期(总第25期)目录

    《中国文艺评论》月刊 2017年第10期 总第25期 目录

    2017-11-06详情
  • 老龄化社会唤醒“老年文艺”(蔡清辉)

    一大批老年文艺作品真实还原老年人的现实生活状态,通过典型人物一个个震撼人心的故事和情节,凸显他们的生存和生命质量问题。这些作品逐渐清晰化其类型轮廓,显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2017-11-06详情
  • 《中国文艺评论》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中国文艺评论》是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管,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办,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学术月刊,用稿范围涵盖文艺理论、美学、艺术史、文学、戏剧、电影、电视、音乐、舞蹈、美术、摄影、书法、曲艺、杂技、民间文艺以及网络文艺、数字艺术、新媒体艺术、文化产业等。欢迎广大文艺工作者、文艺评论工作者以及相关学科研究者投稿或推荐优秀作品,来稿请注意文中所列事项。

    2017-11-02详情
  • 【辉煌十九大】文化建设者迈向新时代新征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文化建设者们看来,文化发展的蓝图已经绘就,要认真领会好,深刻把握好,全面落实好。

    2017-10-31详情
  • 岁月不曾蹉跎的时光(美成)

    80后青年葫芦雕刻艺术家郭玮,近年来其创作的作品先后多次参加在青岛、河北、天津举办的全国葫芦展,是葫芦雕刻界的后起之秀。擅长墨刻,水墨人物,草虫及禅境写意。创作载体均以瓠子、酒葫芦、茶入、虫具为主。化刀为笔,刀刻墨染,入木三分,数刀达意,意境深远,新颖别致,作品极具时代表现力。

    2017-10-31详情
  • 今天的京津沪文学(肖复兴、金宇澄、武歆)

    记者对话文学家肖复兴、金宇澄和武歆,三位作家都认为当今京味文学还没有形成自己明显和明确的特点。

    2017-10-31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