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
  • 商业机制下生长的中国网络小说(周志雄)

    中国网络小说的繁荣类似支付宝、淘宝、微信等互联网技术在中国的应用普及,中国网络小说在世界上风景这边独好,这是由中国特有的国情带来的,是时代给予中国文学的机遇。

    2017-12-12详情
  • 网络文艺在讲好中国故事中扮演重要角色(孙佳山)

    通过网络游戏、网络视频、网络动漫、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等网络文艺的具体形态表现中国文化,让它们成为讲述中国故事、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硬盘里的文化大使”,尽可能在不同国家同代人之间,形成共同的文化经验,这对于增强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的了解和认知、消除偏见和误解,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文化意义。

    2017-12-12详情
  • 流通——网络文艺生态的智慧(黄鸣奋)

    作为网络文艺生态建设愿景的“流通”旨在保障艺术主体在身份意义上的创作自由、艺术信息在作品意义上的百花齐放、艺术反馈在舆论意义上的百家争鸣。流通的目的是让网络文艺得以更好地利国利民,造福社会。

    2017-12-12详情
  • 中国网络文艺生态的治理创新(高伟)

    当前网络社会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了人们的预期,互联网技术以其革命性的力量深刻地改变着中国文化生态的面貌,并日益成为数字时代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17-12-12详情
  • 文艺评论要以人民为中心(丁旭东)

    按照现代生态学的理论,生态环境由三大功能类群,即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构成。

    2017-12-12详情
  • 网络文艺生态治理格局中的文艺评论(胡一峰)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不但重塑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为文艺发展拓宽了空间。在这个新空间里,东方智慧与人工智能互渗互融,传统诗词、书画、戏曲、曲艺等以新的方式进入人们的艺术生活,而且被化用到网络文学、网络影视、网络综艺和网络游戏之中,获得了在新时代被再次唤醒、激活的无限可能。

    2017-12-12详情
  • 要重视“文化精神”“文化习惯”与“文化空间”的传承(沈勇)

    我更愿意把戏曲传承看作是人类社会代与代之间文化的传递和群体与群体之间文化的传播,也就是广义的文化传承,除了历时性还强调空间上的传播性。

    2017-12-12详情
  • 网络文学创作并非“从零开始”(欧阳友权)

    网络文学传承中华文学传统,网络创作秉持中华文化立场,网络作品蕴含传统文学精神,不仅是对网络文学的一种期待,而且也是许多优秀网络作品的一种内在品质和一些网络作家的艺术追求。

    2017-12-11详情
  • “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丛书”(第一辑)出版

    日前,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组织编辑的“北京青年文艺评论丛书”(第一辑),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此次出版的丛书第一辑,包括两位青年学者的文艺评论著作,即《如何讲述新的中国故事》(作者:李云雷)与《剧变之思——戴清剧评》(作者:戴清)。

    2017-12-11详情
  • 陈传席:中国书画对世界艺术有重大影响

    著名文艺评论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传席在其新作《中国艺术如何影响世界》中指出,中国书画对世界艺术有重大影响。陈传席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这是他研究了中西方艺术后,依据事实得出的结论,也是从毕加索、凡·高、马蒂斯、莫奈等西方画家的作品中得出的结论。从理论上说,西方画家自己也都承认受了东方艺术的影响,受了中国艺术的影响。

    2017-12-08详情
  • 如何构建科学的网络文学评价体系(陈海)

    网络文学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网络产业市场而蓬勃发展,相关的学理建设、评论实践也在逐步推进。

    2017-12-07详情
  • 评论中心2017公开招聘成绩公示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2017年公开招聘社会在职工作人员成绩公示出来啦!

    2017-12-04详情
  • 10年全本《长生殿》:昆曲最高形态传承是“全本传承”

    2007年,上海昆剧团推出全本《长生殿》,结束了300余年该剧没有全本演出记载的历史;日前,该剧在北京国家大剧院完成10周年全国巡演。专家认为,经典剧目的全本演出,是昆曲的最高形态传承,对剧种的传承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美学意义。

    2017-12-04详情
  • 石说(陈胜临)

    石之性,为冷漠中的刚硬;石之情,为貌似无情的深情。石头,真是天地间有性情的大文章。

    2017-12-04详情
  • 评赵福国画作品:信手拈来著著新(美成)

    赵福的视野、爱好和创作领域是宽泛的,他虽然出身西画,但是对中国传统的书法、国画、剪纸等艺术亦然情有独钟,尤其是他创作的水墨、山水等写意系列作品,展示了他在国画方面深厚的功底和造诣。正如宋•释崇越在《示惠文伯宣义二偈》写到:见色分明便见心,此心非我亦非人。临机不用从它觅,信手拈来著著新。

    2017-12-04详情
  • 深圳评论家周思明获全国曲艺论文奖

    “第五届中国曲艺柯桥高峰论坛”日前在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落幕,本届论坛主题为“中华曲艺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本次论坛共收到论文73篇,中国曲协组织专家评委从中遴选出17篇优秀论文,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周思明撰写的《曲艺精品建构的整体性思考》名列其中。

    2017-12-04详情
  • 湖南省文学评论学会成立 卓今当选首届会长

    11月4日,湖南省文学评论学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长沙召开。中国作协副主席李敬泽发来贺信,湖南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金鸢出席会议并讲话。湖南省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著名文学评论家卓今当选为湖南省文学评论学会第一届会长。

    2017-12-04详情
  • 周剑中国画作品欣赏(组图)

    当代水墨艺术的实践,具有深刻地挑战性。一方面背后有强大的传统,以及深受传统审美熏陶的受众;另一方面,面临现代图像世界的逼仄。当然绘画的意义不是挑战和反叛,只是画者身处当下这个鲜活世界,意识和感受的自然反映。

    2017-12-04详情
  • 打翻二手生活(苏妮娜)

    与大多数人一样,我在开始写的时候,或者写的进程中,都谈不上什么明确的目标和标准,这是一个后设性的东西,不该妨碍写的快感。而且从性情而论,我也不想把自己架起来,架高到每一次都考虑用怎样的姿态说话和发言的问题,这是错误状态。但是写了一阵子回头看看自己想干点什么,这个时刻总归也还是有的吧,虽然是零七碎八的体认。

    2017-12-01详情
  • “深圳曲艺”十年回眸与展望(周思明)

    在今后的曲艺创演征程上,深圳曲艺人决心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线,认真总结盘点“深派曲艺”的形成历史,进一步更新理念,理清思路,创新举措。

    2017-12-01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