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地图

引导创作  推出精品  提高审美  引领风尚

主办方: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杂志邮箱 新媒体邮箱
首页>中国评协>家园艺见>家园
  • 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

    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的团体会员,接受广西文联的直接领导;是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团体会员,业务上接受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指导。

    2018-01-10详情
  • 共建儿童文学美丽家园(周思明)

    近年来,随着深圳文化凝聚力的提升和儿童阅读推广的深入开展,深圳儿童文学创作队伍更呈现出以青年作家为主体,朝气蓬勃、风格多样、蔚为大观的良好势头。

    2018-01-08详情
  • 评刘醒龙长篇散文《上上长江》:文起大江流(桫椤)

    刘醒龙的《上上长江》(《人民文学》2017年第10期)发表,不仅为母亲河再添新意,也以其厚重的分量成为文学史上书写长江的重要文本之一。刘醒龙在小说和散文两种文体上都有不俗建树。我认为他在散文创作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将个人的生命体验与博大深广的家国情怀结合在一起,融通了散文在抒发个人情感和实现公共担当之间的界限,作品散发出浓烈、深沉、幽远的精神气韵。

    2018-01-08详情
  • 发扬红色传统 永远做草原上的“红色文艺轻骑兵”(美成)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牧骑协会原副主席朱嘉庚在接受记者采访中提到,当年乌兰牧骑有着“三不走”的优良传统——乌兰牧骑队员下乡演出的时候,住在农牧民的家里,临别时“水缸不挑满不走,院子不扫干净不走,粮票钱不交不走。”

    2018-01-08详情
  • 2017年舞台艺术:创造性改编(傅谨)

    新年伊始,回望2017年舞台艺术,改编是一大亮点,诸多改编剧目的出现既有巧合,也内在地蕴含着戏剧的发展规律。

    2018-01-08详情
  • 尹鸿:电影新格局初现

    2017年电影市场仍然保持10%以上的增长,国产电影市场份额继续超过50%。国产电影整体质量和电影文化的社会关注程度稳步提升,中国电影观众观影选择更加多样,国产电影丰富性也日益呈现,电影创作生产观念正从“卖得好”的商品向“看得好”的作品转换,“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与“不低俗、不庸俗、不媚俗”逐渐成为电影界共识,新主流电影带动下中国电影多元化新格局雏形初现。

    2018-01-04详情
  • 国产电视剧如何“寓教于乐”?(赵彤)

    2018年刚刚到来,在这个时间节点盘点2017年这一年的国产电视剧,不难看到国产电视剧的风格、品质,特别是其蕴含的价值追求,产生了可喜的新景象——主旋律有了新乐章、正能量有了新能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时代的动力、活力结合。可以说,2017年国产电视剧的想象力不仅生动,而且活泼。

    2018-01-04详情
  • 庞井君:评论强音引风尚 推动文艺新发展

    光阴荏苒,又及年终。2017年,是中国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中国文艺评论开创新格局、踏上新征程的一年。这一年,文艺理论评论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奋力开拓创新,文艺评论组织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文艺评论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理论评论的当下性、现实性进一步增强,可谓欣欣向荣、亮点纷呈。

    2018-01-03详情
  • 《左传》的“闲笔”(傅道彬)

    “细笔”不细,“闲笔”不闲,《左传》的眼光是独到的,宏大的历史往往从细微处走来,大历史常常是由一连串小事件构成的。在叙事结构上,“细笔”“闲笔”通常具有章法的结构意义。

    2018-01-02详情
  • 雄浑、厚实的汉画艺术(陈履生)

    随着汉画研究的深入,在今年召开的“中国汉画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临沂汉画像石学术研讨会”上,所讨论的问题直面当下的研究现状,对于新的切入点的关注成为提升汉画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2018-01-02详情
  • 让经典成为引领青年的灯塔(高伟)

    经典或许是青年与时代对话最好的媒介。经典似一缕清风,又简如白水,穿透人文之美触摸生命真谛,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数字时代让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形态多元,焕发新生。

    2018-01-02详情
  • 《而立之年》:时代形象的最新美术表达(杨矿)

    从《父亲》到《而立之年》,三十年中国国家形象美术表达的蜕变,折射出的是中国、是所有中国人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更是强大的文化自信,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之所急、之所需。

    2018-01-02详情
  • 给自己压一副写作的担子(薛晋文)

    人生需要一副担子,无论是哪一副担子,只要适合你的肩膀。肩上有副担子,我们的内心便是丰赡的。

    2018-01-02详情
  • 批评是有思想的艺术(谢有顺)

    文学批评面对的往往是具体的、还未有定论的作品和问题,这些是文学进程中的基本肌理,也是一切理论探讨的立足点。文学理论与文学史研究,如果不以文学批评为基础,多半会成为空论,而不是有血肉的学问。

    2017-12-29详情
  • 全国大学生美术作品展对当代美术教育的揭示(尚辉)

    机械或电子图像生产与传播的大众化,致使一些艺术理论家认为,传统绘画的再现性已淡出当代艺术视野,因此,当代艺术教育也不再停留于对形象再现性技艺的训练,而在于培养学生如何利用图像或现成品来体现艺术的观念创意。这种对机械或电子图像大众化的焦虑与恐慌,导致欧美当代高等美术教育体系已不再把造型艺术的教学作为其学科建设的主科,这种高等美术教育体系的转型,致使西方当下的造型艺术教学与创作形成了整体性的滑坡与式微。

    2017-12-27详情
  • “画什么”比“怎么画”更重要(王进玉)

    一直认为,“画什么”比“怎么画”更重要。“画什么”主要考查一个人是否有思想头脑,而“怎么画”则更多验证一个人的手头功夫如何。

    2017-12-27详情
  • 吴为山: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期待(杨子)

    “和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得以建立的前提。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是人类共同的期望。 ”吴为山说,“我们铭记的不仅是一个国家地区、一个民族的历史,也要铭记人类的历史。所以,我们一定要来把这事件铭刻在那里,于是也就有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这组雕塑。 ”

    2017-12-27详情
  • 河北省首个文艺评论基地在河北师范大学揭牌

    12月26日,河北省首个文艺评论基地在河北师范大学揭牌。

    2017-12-27详情
  • 重点是“网络性”而不是“文学性”(庄庸、王秀庭)

    网络文学迎来快速发展机遇期,但也面临挑战与压力。应该立足于网络文学等新文艺领域自身所经验和想象的世界,去提炼、总结和生成属于网络文艺发展实际的话语、概念和评价体系。

    2017-12-26详情
  • 庞井君:审美的力量

    中国文化所营造的这种文化境界和人生理想的确是西方所没有的,它昭示着主客体分立、主体性张扬、理性狂妄之外的另一种人类价值选择和社会前景。而当代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等所推动宇宙信息进化的走向也为这种前景和选择提供着越来越强大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支撑。“挥纤毫之笔,则万类由心”(张彦远语),深入开掘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内核,大力发挥审美艺术的力量,必将有利于推动人类精神结构的平衡和谐与健康发育,必将有力于人类价值体系的重新建构,必将有利于引导一个更加美好社会的到来。

    2017-12-26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