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物”的直接反应,是事态、细节、动作乃至人物、性格等叙事性文学要素的强化,“叙事”在短时间内蹿升到显辞的地位,“及物”诗歌不可让叙事喧宾夺主,将诗歌引入过于拘谨实在的泥淖。
在新时代,诗歌如何突破因袭已久的惯性写作模式,如何与当下生活现场有效地沟通与互动,如何重新获取温暖人心、震撼心灵的力量,越来越成为涉及诗歌艺术生命与价值尊严的关键性问题。
我们能感受到2018年中国诗歌的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感受到它巨大的生长性和开阔的未来,让我们与众多的诗人们、与勤勉的诗歌工作者们一道,以积极开放的良好心态,扎实努力,面向未来。
我们能感受到2018年中国诗歌的勃勃生机和旺盛活力,感受到它巨大的生长性和开阔的未来,让我们与众多的诗人们、与勤勉的诗歌工作者们一道,以积极开放的良好心态,扎实努力,面向未来。
在新时代面前,文学需要找准自我的定位和发展的方向;而对这种定位的体认、对这个方向的指明,正是文学理论批评极其重大的任务乃至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后的五年时间里,作家们深入生活也眺望生活,用心中的热情和手中的笔回应着时代和人民的关注,从丰饶的现实中提炼时代精神,书写精彩的中国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