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求通过所选的诗歌篇目,凸显新时代中国的山乡巨变、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个体与时代之间的意识联动等主题,融通、再造诗歌的文化空间,使新诗的精神性要素在对话式的写作立场、抒情性的多样表达、哲理意识的智性提升等向度上实现汇合,追求诗歌的汉语美感与生命活力。
詹玲的《转型研究》丰富了近现代以来中国科幻文学理论研究的学术版图,从史料价值、理论体系建构、批评范式创新等层面,为相关题材的拓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2022年的长篇小说创作拓展着书写时代生活与历史场域的广度和深度,体现着新时代文学勇于创新的艺术品格。
返身看看宗白华的“心灵的价值”,看看他关于自我的充分表现,乃求人格的尽量发挥,以促进人类人格上进化的宏大愿景,这对于砥砺当下作家、评论家的创作品格是有启示价值的。
关仁山的小说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当下的话语立场,真实描写从新世纪到新时代农村改革的变化和历史走向,深刻解析农民心灵流变和命运起落的生命历程,真切表现与人民群众同忧共乐、与时代同行共进的人文情怀。
在此巨变时代,回归情感、生活,自然和诗歌极其重要,让人感到人生的意义,让人珍惜身边的亲朋好友,体会生活中难得的悠闲舒适和细小珍贵的美好,这是一个重大的话题,值得反复思考回味。
凡一平不仅以小说虚构、揭示和反思巨变中的现代乡土中国,及其乡情的世俗社会和人间烟火,也自我检视反思并不断精进,获得“文学性”和“商业性”的平衡能力和理性自觉,在雅俗之间建构了自己独特的文学世界,以及自己的广泛读者.